此時正值農曆六月中下旬,天氣已然溫熱起來。
李竹青頭上歪戴著一頂藍色方巾,身著月白長衫,胸口敞開,手持一把折扇,“呼啦呼啦”地扇著風,頗有一番放蕩文人的做派。
軍情局人員因需深入敵後,故而對服飾、發型的要求與西軍其他部門不同,更貼近普通民眾的穿著。
李竹青聽了蕭雲驤的話,並不在意,笑嘻嘻地回應道:
“大王,適當進行藝術加工,不必在意。”他用折扇指向現場或傷心、或憤怒的清軍俘虜,接著說道:
“他們需要很強的代入感,才能更好地被引導進入我們的思想體係。”
“至於大王您,反倒不用有那麼強的代入感。要知道,台上的西王,既是您,又不是您。或者說,是藝術形象的您,而非真實生活中的您。所以,不必太在意,宣傳效果好就行。”
李竹青與蕭雲驤相處日久,也是滿口的新詞。
蕭雲驤對這“是你,又不是你”的話思索片刻,點了點頭。就讓軍情局戲社那幫人折騰去吧,反正這年頭,也沒有形象使用權這一說。
“下麵是什麼節目?”蕭雲驤問道。
“西軍政策的宣講,以及西軍士卒現身說法。”李竹青一邊“呼啦呼啦”地扇著扇子,一邊回答。
“搞得不錯,記得總結經驗,形成一個可推廣的模式,在全軍推廣。你來主導,我去看望傷兵了。”蕭雲驤跳下箱子,對李竹青說道。
李竹青隨口回道:
“某省得,大王自去。”
西軍在中江停留了五天。
這五天裡,除了進行部隊休整、統籌物資、修理軍械、治療傷員、掩埋死者等繁瑣又必要的工作外,主要是對清軍俘虜進行甄彆、分化和教育。
對於低級軍官,以及沾染流氓習氣、吸大煙的士兵,一律發放路費,讓其自行回家;其中作奸犯科、作惡多端、手上沾有普通百姓人命的,由清軍俘虜舉報,一經查實,即刻吊死。
經過西軍教育後還想回家的普通士卒,也發放路費。
參將及以上的高級軍官,暫時羈押教育,待適當時機再另行遣返。
清軍俘虜中的士兵,願意加入西軍的,西軍熱烈歡迎,一視同仁,絕無偏私。
經過數日整頓,清軍三萬餘俘虜中,願意留下來加入西軍的竟有一萬八千餘人。
蕭雲驤當即從重慶帶來的第一、二師抽調部分骨乾,補充進親衛團,再將親衛團擴充為親衛師,任命劉昌林為師長,並配備軍師、參謀長協助他管理部隊。
第一、二師歸建林鳳祥第一軍,並補入清軍俘虜兵。
由此,第一軍終於齊裝滿員,人數達四萬兩千餘眾。
賴文光率親衛師留守中江,保護大軍的後勤補給線,同時剿滅潰兵土匪,協助西軍政府建立地方政權。
蕭雲驤則率領第一軍、攻城團、軍情局向成都進發。
佟佳·裕瑞,今年五十五歲,滿洲鑲藍旗人,佟佳氏。
道光五年任整儀尉,二十年調任廣州副都統,署廣州將軍,鴉片戰爭中負責防守省城,後曆任江寧、福州、成都將軍,鹹豐二年任四川總督兼成都將軍。
這裕瑞雖才具平平,但為人頗有氣度,不像多數滿人官員喜歡鉗製防備漢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