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指著地圖,神色凝重。
“我們身處肖家蓋,正南方便是酉陽城。由此往西,下到田家蓋,再前行四五裡,有一處寬闊山穀,名為小壩。從小壩往南,繞過大、小酉山,再走二十裡,便能繞至鳳竹溝,解救多隆阿。”
“此乃最快路線。”
吳元猷滿臉嘲諷,不屑道:“如此折騰,最快也得耗費半天。待咱們趕到,多隆阿怕是早死透了。”
張亮基眼中閃過一絲殺意,緊緊盯著吳元猷,厲聲道:“吳參將,這是軍事會議,若你沒有良策,最好閉上嘴巴。”
吳元猷冷哼一聲,強嘴道:“我們潮勇傷兵眾多,按此路線行進,根本去不了。”
張亮基臉色一沉,喝道:“沒讓你們去,給我守好大營。倘若酉陽城內的西賊突圍,休怪我軍法無情。”
吳元猷撇了撇嘴,不再言語。
江忠源進言道:“撫台大人,人少難以奏效,需派一萬人以上才行。”
張亮基大手一揮,果斷下令:“我給你一萬五千人,你和如九帶隊,即刻準備出發。我與季高,還有吳參將留守,緊盯酉陽城內的西賊。切記要小心謹慎,莫要中了西賊的埋伏。”
江忠源、李續賓抱拳領命,匆匆離去。
清軍軍營內,陣陣聚兵號角響起。約小半個時辰後,一萬五千名清軍在江忠源和李續賓的帶領下,離開肖家蓋軍營,下到田家蓋,朝著名為小壩的山間平地進發。
張亮基站在山腰,遙望著酉陽城南山穀中升騰而起的濃煙,心中默默期盼多隆阿能夠撐到援軍趕來。
“大人,南麵軍營有信使前來。”一名親兵帶著兩名神色焦急的索倫兵信使快步上山而來。
張亮基心中一緊,趕忙將兩名信使帶到帳前。
“大人,請務必派兵救援我們,我們被西賊重兵圍困了。”兩名信使走到張亮基跟前,單膝跪地,帶著哭腔說道。
“莫急,慢慢說。”在張亮基的安撫下,兩名信使你一言我一語,將情況詳細道來。
直至此時,張亮基才得知,多隆阿部已全軍覆沒,西賊陳玉成部圍住了南麵清軍營寨,即將發起強攻。
算算從清晨到現在,多隆阿部從出擊到覆滅,不過短短兩個時辰。可笑昨日自己還妄圖全軍南下,攻打秀山城。
想來這陳玉成早已率部埋伏在南麵山中,隻等自己不顧後方一路南下,便會切斷糧道,一路糾纏。屆時再餓個三五日,自己這全軍必定垮掉。
張亮基暗自慶幸,趕忙叫來傳令兵,讓其追上江忠源、李續賓傳達命令,告知最新戰況。讓他們過了小壩後,無需再繞鳳尾溝西麵,直接轉向,前往酉陽城南清軍營寨,救援多隆阿殘部。
身材高大的李續賓率領數千人行進在小壩上。
這種兩山之間的平地,當地人稱之為壩子。小壩夾在南北走向的兩山之間,是一條狹長的山間平地。南北長約三十多裡,東西最寬處有四五裡,最窄處僅一百來米。
東麵是大、小酉山,翻過大、小酉山便可抵達酉陽城。西側是另一座南北走向、綿延數十裡的山脈。若要救援酉陽城南何家壩的清軍,最近的路線是通過大、小酉山之間的道路,直抵酉陽城南。
然而大、小酉山上布滿了西賊酉陽城守軍的炮台,大軍在西賊炮火下通過,必將損失慘重。因此隻能沿小壩繼續南行,繞過小酉山,避開西賊炮台,再轉向東麵何家壩,那裡是多隆阿殘部的軍營。
他們在小壩行進時,大小酉山上的西賊炮台向他們開炮,但因距離較遠,炮擊效果不佳。西賊試轟幾炮後,便停止了炮擊。
“將軍!”前方數騎哨探奔到李續賓馬前,彙報道:“前方出現西賊軍陣。”
李續賓聽聞,縱馬來到軍陣前,拿出望遠鏡向前望去。
隻見前方壩子變窄,僅剩五六百米左右。西賊在壩子上用石塊壘起一道半人高的石牆,且還在不斷加固。看樣子他們剛到不久,正準備在此阻擊朝廷大軍。
李續賓大致估算,目視範圍內西賊至少有八九千人。
“如九,怎麼回事?”李續賓轉頭,見江忠源已策馬趕到身邊,便將望遠鏡遞給江忠源。
江忠源接過望遠鏡,看了一會兒,又朝兩邊山坡望去。東側是小酉山,若從這兒過去,會遭到山上炮台和壩子上西賊的兩麵夾攻。西側是一座高兩三百米的平緩山坡,坡上隻有稀疏的短草。
“如九,張撫台嚴令我們改向城南,去解救多隆阿殘部,這是必經之路了。”
“這樣吧,趁西賊立足未穩,我率主力從正麵進攻。你帶人繞到西山,占領製高點,把炮拉上去,轟擊西賊軍陣,西賊必定敗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