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待吳振棫情緒平複,輕聲問道:“吳先生日後作何打算?”
吳振棫望向李秀成,詫異道:“我還有選擇的餘地嗎?”
李秀成點了點頭:“大王曾叮囑我,若擒獲吳先生,定要以禮相待。若先生願加入我們,自是求之不得。”
吳振棫略為遲疑:“西王要老夫做何事?”
李秀成麵帶微笑:“大王知曉先生曾於清廷雲貴多地任職,任內禁種鴉片,勸民種桑播穀,改善民生,還妥善處理漢回矛盾,極為欣賞先生治理地方能力。”
“但具體事宜,還請先生前往重慶麵見大王,由大王親自相告。”
吳振棫因駐守漢中,對西王府政策頗多接觸和了解。況且此時家人皆在西軍手中。
他自無心做滿清忠臣,這便是他未焚燒府庫、毀掉印信的緣由。
“要我做什麼?”吳振棫宦海沉浮數十載,深知西王府如今,已非初下重慶時無人可用之境。
既然決心投效,便要先展示誠意。
李秀成道:“煩請先生下幾道命令,一是讓米倉關前的黃金標部,以及金牛道、荔枝道上幾個關隘的清軍投降。”
“當然,若先生為難,印信在我們手上,找平時謄寫文書的書吏寫好文書,蓋上大印,也能成正式命令。”
“隻是先生要明白,這些命令一旦傳至各關隘將領手中,無論是不是你親自下的令,你都回不去清廷了。”
吳振棫輕歎:“你們打下漢中城後,這幾處將士隻能或死或降了。你們須得保證,不得濫殺降伏兵將。”
李秀成當即承諾:“自然可以,軍規軍紀乃我軍建軍之本,先生無需擔憂。”
又補充道:“還請先生詳細介紹,從漢中進入關中的幾條通道的守軍情況,如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祁山道。”
吳振棫看了李秀成一眼:“李將軍想拿下這些關隘?”
“沒錯,此乃守住漢中的關鍵,我軍今日就出發。”
“李將軍用兵疾如迅雷。隻是這些關隘並無重兵,有些甚至隻有衙役駐守,以防匪盜。若李將軍需要,我一並寫信勸降就是。”
李秀成大喜:“那就有勞先生了。”
漢中清軍將領黃金標,年屆五十,陝西西安府人,武舉人出身。
道光十五年,他授漢中鎮標中營遊擊;二十五年,積功升任漢中鎮總兵。道光二十七年,他率部鎮壓陝南“刀客”叛亂。
其人用兵恪守綠營舊製,輕視火器,迷信“硬弓重甲為根本”。
今年十月下旬,他奉陝西巡撫吳振棫之命,率兵出漢中城,攻打米倉道南段的米倉關。
米倉關前僅有一條隻容一輛馬車的盤旋山路,且冬日積雪盈尺。關上至少有西賊一旅兵力,且有師長坐鎮,武器糧草在大雪封山前就已儲備充足。
吳巡撫雖排兵布陣頭頭是道,但衝鋒陷陣卻需士卒流血玩命。冬日仰攻米倉關,談何容易。
黃金標率部試探攻擊幾次,發現西賊防守嚴密,強攻隻是徒增傷亡。
但他也不敢違令後撤,吳巡撫尚可商量一二,陝甘總督易棠可是個敢直接殺大將的狠角色。
於是他在距米倉關三十裡處的陶家壩,一處山間小盆地構築營壘。好在米倉關的西賊未出關攻擊,雙方就在冬日的米倉山北麓對峙起來。
然而近日,從紅廟鎮運來的軍糧中斷,黃金標隻得派哨探冒雪前往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