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城西南,金湯門外七八裡的長江之畔,有一片工廠區,電報設備廠便坐落於此。
電報廠鍛造車間內,赤膊工匠用鐵鉗夾起青灰色銅錠,投入半地穴式熔爐。
爐膛內,煤炭火舌翻卷升騰。匠頭手持長柄鐵勺,熟練撇去浮渣,銅液順著陶土流槽注入方形模具,很快凝結成手臂粗的銅條。
蒸汽機轟鳴,帶動鍛錘將銅條捶打成拇指粗的銅棍。
捶打聲、蒸汽機轟鳴聲,與因春汛大漲的長江水拍打江岸聲,交織一片,震耳欲聾。
湯普森叼著煙鬥,與蕭雲驤一同在工廠視察。
他偶爾用手勢和中英夾雜的語言,向西軍工匠演示鍛錘頻率的調節方法。
拉絲車間裡,四十名短發纏頭巾的工匠,將熾熱銅棍插入鑄鐵拉模孔,借助蒸汽絞盤拉伸成細絲。
經過模具拉扯,銅棍漸成銅絲,顏色從赤紅褪為暗金,車間地麵落滿氧化銅粉末。
拉扯好的銅絲浸入沸騰錫液池,裹上一層銀白鍍層。
池邊堆著錫錠,一位文書正用紅木算盤仔細核對損耗——每百斤銅料最終僅得72斤合格線材。
兩人來到絕緣車間,先是四五十名女工,用套模將棉紗緊緊纏在銅線上。
纏好的銅線穿過七組浸漬槽,每個槽的漿液配方各異:首槽是純桐油,降低表麵張力,使棉紗編織層充分浸潤;
二至五槽逐步增加生漆濃度從20到60),增強附著力;末兩槽添加鬆煙粉每百斤加3斤),提升抗電弧性能。
浸漬後的線纜,懸掛在臨江風口處的竹製回廊陰乾。
再往前是成品檢測車間,工人將線纜係在兩根柱子間,慢慢轉動絞盤,將纜線拉到一定程度。
不時有纜線崩斷,工人便撿起返工。
隔壁電池製造工廠裡,蒸汽軋機轟鳴,把鋅錠和銅板壓成薄片。
曲柄衝床將薄片衝成約15厘米見方的極板,銅板表麵用稀硝酸蝕刻出蜂窩狀凹紋,增大反應麵積。
電解液製備工段,三座磚砌鉛室沿江而建。
燃燒硫磺礦與黃鐵礦生成二氧化硫氣體,經硝石催化生成硫酸蒸汽,冷凝後得到濃度45的工業硫酸。
工人用陶罐分裝,罐口密封鬆脂防潮。
電池組裝車間內,二三十名女工將鋅板、浸酸毛氈、銅板依次疊放,每12組構成一個電池單元,再用銅質螺栓串聯極板。
組裝完畢,電池浸入熔融石蠟池防水,冷卻後用伏特計檢測電壓。
合格品貼上“五五年·渝造·叁拾伏”的朱砂標簽。
一圈參觀結束,蕭雲驤和湯普森走出工廠,來到長江岸邊。
蕭雲驤望著滾滾江水,問道:“湯普森,現在重慶到成都的電報線鋪設得如何了?”
戴著金絲眼鏡、身著牛仔工裝的湯普森直搖頭:“西王殿下,目前才鋪了二十五公裡,就遇到諸多問題。”
“重慶到成都至少有250公裡,有得等了。”
蕭雲驤疑惑追問:“都出現什麼問題了?”
湯普森眼中閃過亮光:“銅礦供應不足,而且你們發明的棉紗加生漆、再浸泡桐油製成的絕緣體,比橡膠效果差很多。”
“西王殿下,若想加快進度,可直接采購我們的現成品。”
蕭雲驤微微一笑:“湯普森先生,采購你們的設備,再從美國發貨,價格想必不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