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再三斟酌,最終采納並優化劉蓉的建議,並預先向劉長佑發去命令,讓其在湘潭城接應。
這夜,趁著大雨傾盆,他果斷舍棄長沙城,率部從南門衝出。
事情進展比預想的還要順利,西軍未在雨夜,選擇與湘軍近身肉搏,僅是派少量步兵試探,被阻攔便退回營壘,火炮也隻打幾炮,便停歇下來。
湘軍雖有不少士兵摔傷或掉隊,但比起在西軍火線下突圍,損失卻小很多。
午夜時分,雨停月升。湘軍探馬匆忙回報,說有西軍追擊,湘軍更是加快行軍速度。
抵達蓮河村後,曾國藩找到蕭啟江,握著他的手。
“蕭將軍,你帶三千人,在此擋住西賊追擊部隊。隻需抵擋半天,你們便可自行撤退,到湘潭城來與我們彙合。”
蕭啟江神色堅毅,慨然應諾。
蓮河村隻是個僅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落,卻正好卡在長沙通往湘潭的官道上。
蕭啟江當即毫不留情的驅趕村民,打起火把,拆屋取木,構築工事。
天蒙蒙亮時,湘軍剛拆了四五座房子,匆忙搭起一道半人高的寨牆,西軍便已逼近村落。
此次湘軍雨夜突圍,火炮輜重全部拋棄。
西軍這邊,蕭雲驤本準備帶三門6磅行軍炮隨行,但因雨後道路泥濘,原本四匹馬就能拉動的行軍炮,卻是行進艱難。
最後隻得集中馬匹,用八匹馬才拉著一門行軍炮跟上隊伍,另外兩門隻好停在路邊,等後續部隊。
西軍見有湘軍阻攔,立刻擺開陣型,用僅有的一門行軍炮,轟開湘軍倉促搭建的寨牆。
湘軍本已如驚弓之鳥,見寨牆被轟開、西軍大量湧入,紛紛四散而逃。
任憑蕭啟江如何嘶吼阻擋,都無濟於事。最後,蕭啟江在幾個親隨護衛下,逃入附近山林。
西軍未追捕他們,稍稍整頓隊伍後,繼續向南追擊曾國藩。
不過,湘軍早出發大半夜,蕭啟江又在蓮河村阻擋西軍幾個小時,西軍至此再也追不上。
天黑時,西軍追到湘潭城下,發現湘軍已進入湘潭城,與劉長佑部彙合。
蕭雲驤隻好在湘潭城北紮營,等待後續部隊。
這段時日,多隆阿率領一個騎兵營,在長沙府南麵襲擾。
遇到有鄉勇團練固守、有城牆的城市,他們就繞開;遇到防禦鬆懈的,就衝進去,搶清廷府庫,補充自己,多餘物資則分給百姓。
起初,他們趁清廷防備鬆懈,連克昭陵邵陽)、株洲等城,還多次繳獲,或焚燒從衡陽、郴州、桂陽等地運往長沙的軍需補給。
但後來,曾國藩調來湘軍劉長佑部追剿他們,各城也加強防禦。
不過,他們憑借騎兵速度,和本地向導熟悉風土人情的優勢,讓湘軍步兵始終追不上。
攻打城市不成,他們就把目標轉向村鎮上的作惡大戶,攪得長沙府南麵的清廷官吏風聲鶴唳,赤貧百姓卻喜笑顏開。
這一日,在湘潭城南麵約六十裡,一個叫茶園的小鎮,西軍騎兵打下一家大戶,補給自己後,按慣例給百姓發糧。
發糧和宣傳工作,由隨軍的軍情局向導負責,騎兵們多擔任維護秩序和外圍戒備工作。
發糧地點在大戶家那寬闊的前院。
百姓絡繹不絕來領糧,多隆阿率騎兵路過時,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人,顫抖著雙手接過糧食,嘴唇哆嗦著,就要給軍情局向導跪下磕頭,被軍情局人員匆忙阻止。
這讓他想起遠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老母親,不由一陣心酸。
以前他多次入湘,但都是帶著清廷的軍隊,百姓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