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之下,劉封決定不再有所猶豫。
從今往後,與劉備陣營間的矛盾無法調和,隻有決一死戰才能分曉未來。
…
劉封低眉垂首說完了這些,終於等來了劉備的回應。
“劉封,我約你午時商討事情,為何直到未時才出現?足足一個時辰,你究竟去了哪裡?”
“難不成,你真是憑借我劉備這個義父的身份,越來越囂張了?”
劉備的語氣中滿含失望與憤怒,甚至隱含殺機!
不得不感歎,劉備演戲的功力確實深厚。
儘管心懷殺念,仍能讓人覺得劉封咎由自取,他則顯得無可奈何。
現在即使劉封喊冤,也難以扭轉局麵。
於是,經過一番思慮後,劉封麵帶驚訝抬頭,目光不可置信地望向劉備,滿臉委屈。
“主公,末將在收到傳令兵的通知後便立即動身。
據稱是讓我正午時分到達,此時恰好為午時,何來巳時的說法?”
“懇請主公查明實情!”
聽到這裡,關羽目光冷厲地看著劉封,厲聲斥責:
“自己貽誤時間,倒反誣告士兵?你問問在場諸位,誰沒在這兒等你一個時辰!”
“劉封,你真是讓眾人深感失望。
來人,因貽誤軍機、虛報軍情,將其拖出去處斬!”
關羽此言甫出,便有兩名士兵應聲而動,欲將劉封押出府門執行命令。
此時,坐於右側武將第三位的白袍英雄趙雲挺身而出,大步行至前方,向著劉備恭敬行禮:
“主公,劉封自歸於您麾下後,始終任勞任怨,即使無功但也付出了辛勞。
可能是昨日小主公出生,劉封過於欣喜,才遲到了時辰。”
“請主公寬恕劉封,讓他戴罪立功如何?”
在劉備滿臉失落、關羽意欲行刑之際,竟有人敢為劉封求情。
劉封麵帶驚愕地望去,原來求情的是那位忠心不二、英勇無比的趙雲!
見此情景,連劉、關、張等人的表情都變了。
劉封瞬間明了:這就是趙雲不受劉備重用的原因吧。
但此時的劉封已心有所計,隨即站起大笑道:
“感謝趙雲將軍的美意,但我已被義父及各位叔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
“既然注定一死,也難怪今日出府時,路遇百姓對我流露出憐憫的神情。”
“直至現在,我終於理解了新野百姓的話語,義父或許覺得我妨礙了禪弟的前途,才決定處死我。”
“哈哈哈哈,古往今來,君王若下令,大臣不能不服;父親命孩子一死,孩子也必須遵從。”
“既然如此,請求父親迅速處置,劉封決不會皺眉抱怨!”
此言一出,在場所有人都為之動容,劉備、關羽和張飛的臉色更是大變,尤其是“新野百姓”
這幾個字更是讓他們心頭一緊!
對劉備而言,仁義之道是他創業立身之本,若是失去了民心,他手下的人馬可能就會人心渙散。
即使是像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武將,在曹營也能成為頭號英雄,並受到曹操的重視。
但他們之所以甘願追隨劉備,不僅是因為劉備有著漢室宗親的名聲,更多是因為劉備善於籠絡人心,樂於彰顯其仁德。
這就是劉備依賴的政治資產!
然而,由於劉禪的降生,劉備首次做出了錯誤決策。
倘若回到從前,劉封或許真的會命喪劉備之手,但如今,劉封已經不再是個笨蛋。
對於劉備而言,民心的重要性無出其右。
如今他的治下,已經開始流傳他欲殺害劉封的消息。
一旦劉備真的除掉了劉封,民心便會開始動搖,質問他的德行何存。
人們會問,如果真的是仁義之人,怎麼會因為在劉禪剛出生之際,就把從未有過罪行,同樣關心民眾的劉封處決?
鑒於此,劉封現今不僅不應被,還需受到重用,以便向世人展示劉備能夠包容一切的形象,消除流言蜚語的影響。
想到這裡,劉備狠狠地掃了關羽一眼,隨即換上一個親切的笑容。
“封兒說得不對,父親怎會是如此小氣之人,雖說你非我親子,但在某些方麵,甚至比我的親身血脈更為重要。”
見劉備語氣緩和了下來,劉封心中立刻警惕起來,深知若這些話出自劉備口中,即使自己叛離又如何,到頭來不還是難逃被眾人指為三姓家奴的命運!
因此,劉封決心,無論如何今日一定要與劉備分清界線。
經過數日與劉伯溫密謀籌劃,局勢已漸有利,今日,他不會喪命於此。
利用這個機會,與劉備徹底劃清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