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伊籍,以及馬謖的名字我也耳熟能詳,均堪稱一州的優秀治理者。
然而,我所統領的地盤尚且有限,恐怕隻能以太守的身份邀請幾位了!”
聽到寇封如此直接提出給予太守職位,儘管大家都知道他愛惜人才、善待下屬,但幾位仍不免感到震撼。
要知道,寇封眼下也隻有區區五郡之地,他們剛一投靠就受到了這樣的重視。
這一瞬間,一股深厚的信任之感油然而生。
見狀,一旁的劉伯溫則帶著笑意說道:
“諸位英才來投,家主公極為歡喜,我等用人之際絕無猜忌之心。
今後諸位還望多出力相助啊!”
劉伯溫的話語落定,幾人回過神來,紛紛向他行禮:
“您就是那位名震四方,憑一條妙計便安定荊南之地的劉基劉軍師吧,真是聞名已久,欽佩至極!”
在彼此一番友好的交流後,馬良等四人隨後被寇封邀請進了官府。
這也是寇封首次接納這樣高級的人才,這或許意味著他早先不惜重金尋求良駒之舉已初見成效。
當然,提到甘寧,他是由寇封親自發出訊息邀請的,故不應視為自行前來歸附的個案。
隨著馬良、馬謖、李嚴與伊籍四人的加入,寇封麾下終於彙聚了一股不可小覷的文官力量,雖然相較於曹操麾下的核心智囊團如荀彧、程昱、荀攸、賈詡和已故的郭嘉而言尚有差距,
尤其是在郭嘉逝去之後,剩下的四位頂尖策略家,
但加上日後加入的司馬懿,則剛好能再次組成一個強有力的核心團隊。
雖然這些新人不及荀彧那樣的頂級智者,但他們比起曹操陣營中二流的角色如陳群、滿寵等人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尤其有劉伯溫這個實力派坐鎮,更是不用擔心會在智鬥上落後於人。
因此,四位才子正式效忠後,寇封立即下令擺酒設宴,以表慶祝之意,同時安排好每個人的官職事宜。
說到這一點,目前寇封尚未從漢帝劉協處獲得正式任命,僅為一個江夏地區的太守而已。
所以,不久前劉伯溫建議派遣使者前往許昌,求見皇帝,尋求官階晉升的機會。
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官方地位,也出於對外形象考慮,畢竟僅僅作為一個普通地方官員似乎不夠妥當。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早在上個月,寇封便委托使者帶著大量荊楚出產的稀罕物品及本地名流的藝術作品北上進貢。
雖然這樣做對財政並不構成負擔,但是能夠達到良好的政治效用卻是不容忽視的。
而曹操雖為實際掌權者,但對於皇帝授予官銜等事務,還是尊重皇帝本人意願的。
況且,對於那些與曹操作對的人或力量予以支持顯然更加符合漢帝劉協的利益取向。
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即使是對抗曹氏勢力的江東兩兄弟孫權與孫策同樣也被加封了相應的頭銜,例如吳侯等。
......
“今日得四位俊彥光臨,實為我的榮幸,來,乾杯!”
看見寇封落座舉杯,展現出的不僅是領袖的風範還有待人的誠懇和寬厚,馬良一行四人也都心滿意足。
他們選擇投靠寇封並非沒有經過深思熟慮。
作為世代傳承的大族,在動蕩時局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尤為關鍵,就如同一樣,必須正確地預測最終能統一全國的是哪個力量。
隻有選擇正確的一方,才能保障家族利益最大化。
例如諸葛亮家族,在曆史記載中,成員分彆依附了曹魏、蜀漢與東吳三方,這樣一來,無論最終哪一方成為勝利者,諸葛家總能在戰亂後保留一線生機。
如此,家傳血統,也能得以延續。
然而這次,馬良和馬謖兩兄弟同時選擇效忠寇封,足以見證馬氏族人是孤注一擲地將全家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若非全然的信任和支持,又怎麼會雙雙前來效力?
至於李嚴和伊籍,則都是來自荊州的普通讀書人,沒有馬家兄弟背後的大家族支撐。
因此,他們在選擇效忠對象時,並不存在家族勢力的束縛。
飲過幾輪酒後,寇封麵帶微笑地道:
“李嚴不僅精通兵法也深曉文學,我考慮派你駐守桂陽,並自招募兵士萬人,去征討五溪蠻,隨後將羅成暫調往零陵!”
“馬良則在內政策略方麵頗有才華,因此決定任命他為長沙郡太守,魏延亦將調至其麾下指揮萬兵,以監視來自江東的威脅。”
“年輕的馬謖可暫居武陵郡太守之位,我們會將陳到召回。
雖說我益州劉璋實力雖微,但仍需保持警惕。
馬謖也應當借機會在此多鍛煉一番!”
“伊籍因外交才能卓著,先讓他出任江夏郡丞,伴隨我左右,幾位認為如何呢?”
寇封話畢,四位聽眾個個喜形於色,心中亦感驚愕。
這樣的分配顯然是充分理解並充分利用了各人的特長!
由此可見,對寇封裝敬賢納士之誠、惜才之心遠不止表麵所見,還有更深一層的用人之術,以及準確的人才識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