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五萬名士兵最終會全軍覆沒,到那時主公您身邊沒有任何可用之兵,就連區區的山越也無法平息!”
“到時候,為臣實擔心您的生命安全!”
聽到張昭這番話直指要害,孫權不禁勃然大怒。
然而,張昭代表的是江東所有豪族的力量,若孫權真的敢於對張昭下手,或許翌的頭顱就會被呈獻給曹操與寇封!到那時,江東將不再是孫氏的天下。
想到這一地步,孫權終究放下了抵抗的決心,癱軟在椅子上對張昭說道:
“叫子敬答應寇封的條款,但現在隻能給出一半的物資,另一半待寇封戰勝曹操之後再行供給。”
最後,孫權還是答應了寇封的要求,派遣了大量的輜重隊,在魯肅的帶領下前往江夏。
這次,寇封親自到江夏的水營前迎接魯肅。
二人見麵時,不再有以往的針鋒相對,仿佛所有的緊張與對抗都不曾存在過。
孫權帶來的糧食令人驚訝地達到了一百萬石,遠超出寇封所求,幾乎是他最初請求的雙倍之多。
但在其他如兵器、盔甲等物資上,則隻有不到一萬套;戰馬數量則更為稀缺,僅有千餘匹,其中多數質量。
這些都是江東各大家族在極力拚湊下收集的結果,因江東本就不產戰馬,魯肅因此建議以糧食作為交換條件來換取戰馬。
而孫權送來的這些,僅算是物資總量的一半,剩餘的部分承諾會在寇封擊敗曹操之後全部交割給寇封。
對這一要求,寇封當然沒有異議地接受了。
說真的,寇封本來就沒打算一定要榨取孫權多少。
這畢竟是對方自己送上門的事,不用心算計一下怎能安心?
同時,如果寇封能在對抗曹操之後得到勝利,孫權若不履行之前的諾言供給剩餘物資,這將成為寇封進攻江東的理由。
考慮到在寇封抵擋曹操的同時,無論是孫權還是江東的各大家族都會害怕如果他不全力戰鬥的後果,儘管知道這是寇封的‘勒索’行為,孫權和各大家族還是給予了這部分資源的供應。
此外,一旦寇封與曹操之間的大戰爆發,孫權便有了合理的借口不去參戰。
加上江東經曆了前一次戰役損失了大量精銳力量,並一直在與山越是進行征伐中,幾乎沒有餘力再次卷入與曹操或寇封之間的戰爭。
對一向怕事又怕死的江東各大家族而言,以金錢解決麻煩無疑是上佳選擇。
如果寇封真能擊潰曹操,在他作為盟友的前提下,孫權趁機奪取中原一些土地,何嘗不是一個可行的策略?即便曹操當前似乎占有上風,但借寇封之力對抗曹操,即使失敗了也無非是向曹操低頭投降。
歸根結底,世上不存在永恒的帝國,唯有世家能夠長盛不衰,這一點絕非空談。
若寇封勝了,那孫權及江東世家的地位自能保住,等於用金錢購得了安全。
關於之前寇封提出以江東名將太史慈交換劉備三兄弟之一的條件,孫權則堅決回絕並壓抑下去了。
一則,如果要對劉備三人下手,他需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少;而此時對孫權來說,邀請來了劉備,要讓劉備離去卻異常艱難。
另一方麵,由於周瑜此前精心設計的一個策略,使得孫權看到了有可能招攬關羽、張飛為己用的機會。
權衡之下,他認為擁有兩位武將
孫權顯然也不是容易被騙的人,如果這事泄露,定會激起江東軍中的強烈不滿!
因此,他立即,並對外聲稱與寇封裝成聯盟,提供給他的物資是為了共同對抗曹操。
而獲知此事的劉備,則陷入了沉思。
雖然他在江東已近半載,但也不是毫無收獲。
在私下裡,他已經聯絡了幾家曾受孫權排擠的地方豪族。
例如,曾經因孫策的政策受到重擊的陸家,
儘管陸氏在孫策治下遭受重大打擊,家族力量嚴重削弱,但他們底子依然雄厚,
因此,劉備和這些受壓製的家族正在秘密接洽,打算利用當前江東動蕩的機會,
聯合幾個昔日強大家族,一同反抗孫權,重振江東各家族的昔日榮光!
更重要的是,現今荊州、北方與中原均已被寇封及曹操占領,
隻剩下江東相對較為薄弱,似乎是下手的最佳選擇。
加上劉備身邊的猛士如關羽和張飛等人勇冠三軍,
如果聯合這些地方豪族的力量,似乎並非不可能一戰成功。
故而,他正準備靜觀其變,一旦時機成熟就可能與孫權正麵抗衡。
然而,這一切都在孫權掌控之外,倘若他有所察覺,劉備恐怕早已不保。
但是,由於孫權對關羽和張飛的個人能力心存仰慕,
才允許劉備在他手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