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賈詡開口說道:
“丞相,其實要穩定當前局勢並非難事。
您手握八……七州土地,轄下接近兩千萬人口!”
“既然鐘德先生主動提出率部前往,憑張遼將軍之勇,帶五萬人馬應該足以穩守徐州!”
“北方有田豫在那裡鎮守,丞相隻需增派兩萬兵卒,並宣稱總數有十萬之眾,便足以震懾諸胡。”
“當年丞相平定烏桓的赫赫威名猶存,無論是鮮卑還是匈奴都不敢輕舉妄動!”
“而隴西的軍力由夏侯淵將軍指揮下的十幾萬兵馬,加上鐘繇穩固住關中,據守城池,應當足以防禦。”
“現在秋天已至,各地諸侯即便欲要興師動眾,也須先考慮天候狀況。
而丞相若能挺過三個月的時間,等到冬季來臨,局勢必會更為明朗。
接著利用這幾年好好發展,注重百姓的安居樂業,不久後便能重新募起百萬大軍,在天下的爭雄中立於不敗之地!”
賈詡這番宏論說罷,即便是荀彧、荀攸、程昱與曹操本人,都露出了讚許的目光。
果然是賈詡啊!
當年他在宛城險些害死了曹操,還造成了曹昂、曹安民以及典韋的犧牲,這份手腕和才智由此可見一斑。
而今這幾句話,更是徹底消除了曹操內心的最後憂慮。
賈詡是最怕死之人,他既然開口了說問題不大,這說明按此部署行事應是穩妥的!
因此,曹操聽到這裡便即刻問道:“那文和覺得,麵對寇封之敵,我們又當如何布陣迎戰才好?”
話音落下,賈詡露出微笑繼續說道:“丞相不必過於擔憂,北方和中原經過數年的修養整頓後,戰爭能力絕對比南方要強。”
“更何況,寇封頂多也就占據到豫州罷了,而據我所知,儘管寇封正與孫權合縱,兩人卻有著宿怨。”
“現今丞相親自調兵撤離豫州一帶,給了寇封一個容易占領的目標。
這樣一來,孫權便會害怕寇封勢力擴張得過快,不會坐視不理。”
“同時,隻要確保鐘德和張遼將軍能夠遏止江東軍隊前進的步伐,江東今後的戰略目標便又會重回奪取荊州。”
“丞相您應該了解,兩大強者的同盟一旦力量懸殊,必然會爆發內部矛盾。”
“倘若江東的勢力無法向前推進一步,那麼他們與寇封之間的對立便幾乎確定。
到時候,丞相您可以選擇隔岸觀火,或者聯合孫權共同對抗寇封!”
這大概是他自從進入曹營以來最為詳儘的一次發言了。
今日之言語正是曹操希望聽到的內容!
身為一位君主,遭受失敗其實並不算什麼致命,重要的是能否從失敗中振作起來再度崛起。
顯而易見,曹操具有這樣的能力和抱負。
而賈詡此次的建言,則讓他心中的信心更加堅定。
“好!就按文和所說辦,命張遼與程昱兩人統率五萬軍眾馳援徐州,李通也將同行,目標是要阻止孫權與周瑜的推進!”
“這場戰爭我們隻需固守,絕不與對方正麵硬剛,各位懂我的意思了嗎?”
見到曹操再度派遣援軍奔赴徐州後,幾人均互相對望了一眼,隨後露出了些許可心的微笑!
“丞相大可寬心,此戰我們定不讓周瑜和劉備奪去徐州的一分土地!”
話音剛落,程昱、張遼及李通三位將領便率領逾萬的鐵騎,與四萬自豫州退回的兵眾,奔赴徐州而去!
既然已定下了破壞孫權與寇封聯盟之計,曹操便欲將其間的嫌隙推至極點。
雖然名義上孫權與寇封聯手,且寇封已得荊北之地與豫州,若曹操不經力戰便撤退,豈不是給了寇封更大的好處?就是要製造孫權的誤解,加深他對寇封的怨憤!更何況,先前他們本就互為死敵,倘若非因曹操入侵,他們又何嘗能攜手共事!而現在,儘管孫吳已經出兵,然而寸土無獲,並蒙受兵損,再者,孫權也不想看到寇封勢力壯大!將來曹操若能聯合孫權對抗寇封,則合情合理得多!如斯安排之下,即使寇封部下武勇非常,終將難逃失敗的命運!
如此這般,唯有借孫權之力牽製寇封,曹操方得以圖謀中原,在兩者間坐享其成。
雖說孫權自身實力欠佳,然因有關羽、張飛等三兄弟之力助其一臂,亦足可與寇封抗衡。
再說周瑜及東吳水師並非無名小卒,焉可輕覷?
考慮到這些,曹操心中釋然,遂再抽調二萬兵馬向北方挺進,宣稱總數達十萬之眾,前去救援田豫。
與此同時,在另一邊線,寇封正帶領著五萬雄師,直抵南方向北延伸的第一大鎮——宛城。
宛城之內現有三萬兵力,且均是精悍勇健之輩;因其位於地帶,故這些兵士亦未曾有過水土不服的問題。
加之防守該地的是曹魏軍中最著名的守城大將曹仁,據說他固守之功,乃至連城內的鼠類亦感到懼怕,緣於在他最艱難的時期,甚至將所有的老鼠作為糧食來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宛城地形險峻,易守難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