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情有可原,自從李通在去年率領撤回徐州的軍隊時遭到了趙雲及其三千白馬義從的追擊。
如果不是張遼帶著萬餘騎兵來救援,李通早已喪命於趙雲之手。
因此,當如今張遼求援時,李通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傾全力出動全部軍隊前來支援張遼,報答曾經的恩情。
更何況,如果見死不救,在失去張遼麾下的三萬大軍之後,僅靠他手中的兵力,很難堅守住徐州,所以他不得不孤注一擲帶兵赴援,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
當李通領兵抵達三仙山後,卻發現這裡駐紮著一支陣勢嚴密的精銳。
這些士兵們旗幟上的“踏白”、“勝捷”表明他們是勝捷軍和踏白營無疑。
身為一位文武雙全的大將,李通立即意識到這些士兵是為了阻止他去解救張遼,進而徹底摧毀張遼的那三萬軍隊!
心生警覺,李通轉身對身後的士兵大聲吼道:
“各位將士,張遼將軍深陷敵手,我們必須儘最大努力救出他!但我們現在麵前有一股強軍阻攔,如何行動?”
隨著他的一聲暴喝,身後的兩萬士卒齊聲道:“殺,殺,殺!”
激發起全軍鬥誌的李通即刻帶領五千精騎準備衝鋒!
“沒錯!為了拯救張遼將軍和保護徐州,隨我衝殺吧!”李通手舉鋼槍,帶頭殺向敵軍。
因為楊再興並未在這裡,勝捷軍與踏白營由張先和李成兩位將領負責。
麵對突如其來的攻擊,張、李兩位將領也大喊道:
“兄弟們,我們的任務是從現在起死守三仙山,直到戰爭勝利結束,必須牢牢守住,絕不退讓一步!做好準備沒有!”
這些嶽飛帶出的精銳們,無不如同臂膀相連般團結一心,在將領們號召下個個精神振奮。
“好,這才符合我們嶽家軍的身份!聽我口令,敵軍接近百步距離時,弓箭手上前發射箭矢!盾牌手緊隨其後,長矛手準備好迎擊,務必把他們擋住!”
隨著一聲令下,一萬五千士兵嚴陣以待。
當李通帶領他的五千騎兵洶湧而至時,勝捷軍與踏白營立刻射出密集的箭雨,展開激戰。
隨著箭雨密集落下,五千鐵騎中不少人倒下,這一輪箭矢至少奪去了數百騎兵的生命。
騎兵們跌下,毫無防備地被後續的袍澤踩成肉泥!目睹此景,李通猛然厲聲道:
“加速衝刺,隻要衝到敵軍陣前,他們就不敢再放箭了,隨我殺!”
李通的聲音激起了部下的勇氣,身後數千鐵騎加快了速度。
憑借馬匹的速度和衝擊力,足以摧毀前方排列整齊的盾兵與槍兵。
但最先到達前線的騎士,不可避免地成為了敵軍長槍的目標。
這就是古代戰爭的真實場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難以想象其殘酷性。
李通這支騎兵迅速接近敵軍陣地。
張先與李成立刻下令再次射擊,數千箭矢如雨點般落下,又造成了新的傷亡。
隨著最後一波箭矢射下,最前端的騎兵已經衝向了盾牌陣。
戰馬攜帶著巨大的慣性狠狠撞上去。
一瞬間,勝捷軍與踏持盾的士兵紛紛被撞得盾碎人飛。
與此同時,槍兵毫不猶豫地刺出長槍,貫穿戰馬身體。
馬兒哀嚎著,最前方的騎兵瞬間慘遭長槍擊殺。
戰場上充滿了喊殺聲、戰馬嘶鳴以及士兵的痛苦號叫,這一切給三仙山籠罩了一層肅殺的氛圍。
眼見無法突破敵人防線,李通心急如焚。
如果被困在這裡,張遼的部隊麵臨的風險將會增加,更糟糕的是可能會全軍覆沒,徐州也將危在旦夕。
因此,李通果斷行動,親自帶領幾百親信死士組成鋒線,直搗勝捷軍與踏!
勝捷軍統領張先聞訊立刻提刀迎上,二人展開了一場激鬥。
張先雖有實力,但還是落在下風。
然而,他深知退路已無選擇,必須拚儘全力堅守崗位,這正是嶽家軍的精神。
眼看張先陷入困境,踏首領李成立刻揮刀殺來,並大聲吼道:“張先彆慌,李成來了!”
話音未落,李成手持大刀直接朝李通斬去。
聽到身邊傳來的呼喊聲及破空的刀風,李通心頭一驚,匆忙躲避。
亂世英豪對決
就在這短短一躲之中,張先和李成成功彙合,隨即一同迎戰李通!兩大勇將聯袂出手,頓時令李通漸落下風。
畢竟在這亂世中,名將多由戰功卓著、幸存下來的英雄締造,那些被史書傳頌的,更是佼佼者中的翹楚。
然而,三國亂世豈止有二十四個成名武將?無數猛將或成王敗寇,或死於沙場,並非無能,隻是時運不濟。
嶽飛的踏與勝捷軍指揮者的勇武堪比李通,此番情形並不令人意外。
“氣煞我也!”看到自己竟被兩個無名小卒圍堵,李通道怒從心生,爆發全力投入苦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