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寇封帳下猛將眾多,早已不勝枚舉_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 > 第124章 寇封帳下猛將眾多,早已不勝枚舉

第124章 寇封帳下猛將眾多,早已不勝枚舉(2 / 2)

天下百姓得主公庇佑,實在是修了幾世的福氣!

看看這漢末的諸侯們吧!雖然都明白百姓的重要性,但戰後依然會縱容士兵劫掠平民!一個個嘴上說得冠冕堂皇,真正能夠善待百姓的卻寥寥無幾。

唯有寇封不同,無論何時他都會考慮治下百姓的安危,所以每當他擴軍或布置政務時,民眾都會自發前來響應。

像這樣真正仁義的領主,在曆朝曆代中實屬罕見!即使現在寇封並非如此地位,也已顯現出非凡之處。

與此同時,糜芳離開江夏郡守府後,在一名寇封親衛的引導下來到了糜夫人的住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座宅院離寇封的官邸不遠,特意安置在這裡是為了更好地照料她。

另外,寇封也是希望對糜夫人好一些,以便贏得糜竺的信任。

當糜芳到達時,他看見妹妹正專心做針線活,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見此情景,糜芳不禁感到疑惑:在劉備麾下時,從未見過妹妹這般自在和愉悅,反而總是滿臉憂愁。

“妹妹,你在做什麼?”糜芳開口問道。

聽到門口的動靜以及熟悉的聲音,糜夫人回過神來,驚喜地喊道:“二哥!”她萬萬沒想到,二哥竟來看望自己,心中充滿了激動。

兩人互相問候之後,糜夫人好奇地問:“二哥,你為什麼會來這裡?這裡是寇封派兵守護的宅院啊。”

“大哥已經歸順了寇封,由於他先前對寇封的幫助,現在也被重用了。”糜芳無奈地解釋,“而我過去對他沒有敬意,他也對我有所芥蒂。

如今我要返回徐州重整糜家,在離開前想來看看你過得如何。”

說到這兒,糜芳稍作停頓,又追問道:“之前大哥讓你嫁給劉備時,看你似乎沒什麼喜色,現在被困在此處卻難得露出笑容,這是為什麼?”

聽罷,糜夫人笑道:“我現在一切都好。

跟隨劉備時,原以為他會有一番作為,可惜即便我們糜家傾儘所有也無法助其成就大事。

他是個拋妻棄子的人,跟隨著他,我每一天都生活在擔驚受怕中。

如今雖被擒,但寇封當年尊稱我為‘二娘’,這裡生活富足,反倒讓我感到自由和安心。”

聽到妹妹的感受,糜芳略感傷懷的同時,心裡也為妹妹鬆了口氣。

“這段時間確實委屈你了。

今後你可以按自己的意願過日子。

現大哥在寇封麵前重任在身,相信你的日子會好起來。

不過今日一彆,不知何時再能相見,你要好好保重自己!”

說罷,糜芳便離開了。

留下糜夫人一人,無奈地歎了口氣。

在這紛亂的年代,身為一個女人,她還有多少選擇的餘地呢?這樣平靜的生活,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隨著劉備集團中的文臣武將們相繼歸附後,劉備在這個世上最後的痕跡也隨之消失殆儘。

因為從這一刻起,如糜竺等人不再需要背負著劉備殘名義繼續生活下去。

今後提及劉備之事,與他們再也無涉。

也許隻剩下阿鬥和他的母親甘夫人還念念不忘於昔日的記憶。

但隨著時光推移,她們又能改變什麼呢?

而對糜夫人而言,未來也不再有擔驚受怕的日子。

放下過往反而能讓她更加安適地過完一生。

除了這些家人之外,關羽的女兒關鳳、張飛的妻子夏侯氐和她的女兒張星彩也被安排居住在附近宅院裡陪伴她們。

江東之地的人才並不亞於劉備麾下,孫權麾下的英才同樣不少,揚州一地所出的人才遠超出人們的預料,其中魯肅、呂蒙兩位更是堪當大任的人物。

尤其是魯肅,在寇封的手下中他的智謀也能位居前列。

即便是現在,他也已經展現出作為指揮官的實力,能夠統領一支軍隊了。

至於丁奉、徐盛等六人也都具備二流武將的才能,這為寇封麾下急需副手將領的位置帶來了機會。

如果他們願意投誠,正好填補各大軍團副將之位上的空缺。

而像淩統這樣的年輕將軍因為父親死於甘寧手中,所以在被擒之後立刻自儘,這讓寇封感到些許遺憾。

隨著時局的發展,寇封也開始規劃下一步如何安置這些降將,並利用他們來充實自己的實力。

淩統,這可是繼太史慈與甘寧之後,東吳最傑出的戰將之一,能文能武,堪稱奇才!不過既然寇封沒有機會得到這位勇將相助,也就不必強求了。

畢竟,寇封帳下猛將眾多,早已不勝枚舉。

說到其他人才,自然還有張昭、張紘、步騭、顧雍、虞翻以及諸葛瑾等人!這些人個個都能獨當一麵,至少可任一郡太守之職,特彆是步騭、顧雍和諸葛瑾,更具備州牧的才乾。

至於張昭與張紘雖然才學出眾,然而因為他們在江東享有盛譽,被稱為“江東二張”,影響力極大,也因此給當地帶來了不同的變數。

喜歡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軟飯不軟,閒婿不閒 守寡後嫁給了皇帝 重生官場:我閃婚了美女縣長 無敵的父親們 1985:理科學神的哈工大歲月 娘娘媚骨天成,帝王將相皆俯首 畢業後,我和契約姐姐假戲真做 末日,我創造了第五天災! 穿越三年,你跟我說這是大唐? 在民族資產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