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處每日人流不斷。
負責後勤保障任務的大將蔡剛為準備軍糧而調動各地資源,在晉陽集中處理各類輜重。
“劉祭酒,”一名文書急促走進府內彙報:“我調派青壯三萬餘,還向豪族借取了許多牲畜協助運輸。倉庫快要爆滿,何時開始分配物資呢?”
“不必急。”祭酒劉遠繼續審核文件後才回應:“你先去看看藥材是否足夠。如果缺,請儘快從周邊郡調運,並召集更多醫生。”
“是。”
“孫大人。”劉遠看向監軍大人,“匈奴騎兵未撤離本州,你們應該可以找到他們的蹤跡才對。”
監軍孫銘低頭承認,“是我無能。儘管儘力查找也沒有任何線索。”並解釋說自己早已調查各個富人的堡壘和其他隱蔽區域都沒有見到他們的人影。
“那你就設身處地地思考。”劉遠問:“如果你是對方指揮,你會躲在哪個位置呢?豪門內部的農莊嗎?還是山區裡的險峻地帶呢?你真的仔細去排查過所有可能藏匿點了嗎?”
“……”
孫銘無奈搖頭,明白這是責怪他的搜尋不力。
"我明白了,會重新檢查每一個可疑地方,爭取早日給出結果。”
兩人沉默許久,劉遠歎了口氣說道,“算了。你的思路有些僵化。下次更仔細一點便是。”
孫銘點點頭,轉身離開。
趙誠搖了搖頭,從桌案上取出地圖說道:“明日,我會派出三支輜重部隊,分彆前往雁門、善無和離石。我將征用士族豪紳的佃戶參與運輸,並安排文遠留在晉陽的步卒指揮這些輜重部隊。你派人跟在每支輜重部隊後麵五裡處,遇到截糧道的情況不要管,讓他們跟隨直到找到敵人的駐地。”
“遵命。”
謝安轉身離開了大堂。
第103章箭雨南匈奴王庭,護商軍兵臨賀蘭山
監州尉,到底還是顯得稚嫩。
趙誠望著謝安遠去的身影,眼中浮現出一絲失望。
他低下頭,凝視桌上的地圖,用毛筆在雲中與善無間圈出一個重點。
這是周氏軍營的所在地,劉禹來到並州後首次調整的營地,正是切斷南匈奴左部與鮮卑聯合的關鍵點。
由此可見,驃騎早已對南匈奴有所預判。
“護商軍。”
“南匈奴王庭。”
“馬成,張武,不要辜負驃騎的期望啊。”
烈日高懸,山勢險峻。單於王帳巍然屹立在王庭中央,四周密布的帳篷構成了南匈奴的核心聚落。此刻,整個王庭充滿了壓抑和沉默,護商軍的壓境氣勢讓無數人不敢抬頭。
“呼延。”
“你讓驃騎失望了。”
王帳外,張武手執長劍佇立,目光冷峻:“休屠和左部分裂時你們各部落為何沒有上報漢朝?你知道休屠支持左部擁立呼衍黎初為單於,並與鮮卑合謀侵犯北疆嗎?”
呼延單於身體發抖,心中惶恐不安。
驃騎失望,這不意味著他們已經敗局已定?
眾右賢王們低頭不語,麵對護商軍的壓力,不敢有任何異動。
“多少年了。”
張武掃視著王帳四周的營地,厲聲質問:“當年匈奴分南北,南匈奴式微歸附大漢成為庇護。是大漢驅逐了北匈奴,讓你們發展壯大到今日規模,你們是否真的感激大漢?”
“將軍,”
“非孤之罪。”
一位首領抬起頭,解釋說:“寒冬降臨時,諸部落返回王庭休養。休屠與左部叛亂我們才響應王帳將其製服,並將其放逐。”
“無需多言,我深知你的想法。”
“當初漢廷準許你們六郡修養生息,爾後遷回賀蘭重建家園。而今天,你還敢稱皋蘭聖山為尊,是要脫離大漢嗎?”
“不敢,懇請將軍速報驃騎。胡族從未想過侵犯大漢,這些與左部、休屠等部毫無乾係。”
忽然,一隻雄鷹從天而降盤旋,其聲破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那是王鷹吧。”
“來自東極的海東青!”
護商軍將領馬成緊握弓弩,冷哼了一聲。
“準備箭,射擊此鷹。”
“大漢之師,哪容一頭野獸在此叫囂!”
一聲令下,萬箭齊發,直衝天際,鋪天蓋地。
海東青企圖躲避,終究無法幸免,數支利箭刺穿它的翅膀和腹腔。
“不!”
“那可是我們單於的聖物!”
一名首領怒吼著衝向護商軍。
張武冷笑,一腳將這名衝動者踢回到人群中。
漢軍弓箭手再次張滿弓箭,海東青墜落地麵,在眾人麵前灑落鮮血。
他所殺的是海東青,更是匈奴人的驕傲與自尊。
“呼延。”
張武拔劍指向單於,厲聲道:“有首領敢於挑釁我軍,難道你已經忘記了驃騎的話?”
“記得。”
呼延單於聲音顫抖,麵色蒼白:“驃騎曾經說過,‘誰膽敢傷害漢民,必將以千倍償還;害十人,則滅其全族!’希望我們的聖地賀蘭山不再染血。”
“很好。”
“你曾聽驃騎提到休屠吧。”
張武轉身躍馬,俯瞰著單於:“你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命令你的精銳戰士反抗護商軍;二是即刻處決那位莽撞者並派遣一萬騎兵配合大漢剿除叛逆,以示忠誠。”
於夫羅震驚不已,“單於……父親!”
“我彆無選擇,我們必須活下去。”
呼延單於痛苦地說著
護商軍帶著大漢王朝的威嚴,將南匈奴逼入絕境。醯落戰死的消息傳來,羌渠單於不敢公然悲痛,迅速召集了王庭的一萬精銳騎兵,隨軍行動。
“呼衍人在哪裡?彆跟我說你不清楚。”
大軍疾馳,馬騰握著利刃厲聲質問。羌渠單於雙目充血,對呼衍部與休屠各的背叛充滿了憤怒,決然地回答:“他們已在桌子山立下新的據點,並且進入了並州境內,我認為他們會前往舊王庭。”
“是美稷縣嗎?”張濟迅速轉身問道。
“正是。”羌渠點頭確認。
若不是這兩部族,他又怎會如此。這次不僅僅是驃騎令下的征討命令,即便是沒有驃騎令,他也要率領軍隊剿滅這兩部族,以除心腹之患。“護商軍”由他統領,馬騰輔佐。二人擅長騎兵戰術,在西土已經威名遠揚。這是平定以來首次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他們必須在驃騎麵前爭取頭功。
“壽成。”
張濟吸了口冷氣,“趕快通知東閣祭酒。”大軍直指美稷縣——位於定襄、五原與西河三郡交界的地方。這裡自古以來就是南王庭所在,雖有漢朝官吏監管以防止反叛,但內部衝突仍不斷發生。
隨著南匈奴遷往賀蘭山設立新王庭,漢室廷議一度無法顧及這一變化,直到永壽元年張奐將其擊敗整頓;而到熹平六年遠征鮮卑失敗後,匈奴主力損失嚴重。南匈奴從邊關遷出至賀蘭山重建王庭。
如今,呼延黎初帶領大軍再次攻向美稷縣。這讓漢人驚恐其可能借此機會衝擊平城關放鮮卑主力入境!
在這支浩大的騎兵隊伍中,羌渠次子呼廚泉低語道:“我身流漢家血脈,本應姓劉名進伯,該自稱‘劉呼廚泉’。”
黃沙彌漫,大風卷動旌旗,不論是何種爭議,這支大軍終究要執行驃騎命令繼續前進。
數天之內消息已傳達到段煨營中的帥帳,段煨和沮授分析護商軍情報時,意識到劉牧的深謀遠慮:封鎖情報引誘鮮卑增援,以陰山和善無隔開胡人,讓敵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晉陽……
當輜重隊伍到達石峽,發現了異常,峽穀中隱藏了大量的伏兵。此時介士隊的指揮官王戎做出了果斷決定:“拋棄所有輜重!”
霎時鐵蹄聲轟鳴,敵軍顯現,一場激戰即將展開。
“啪嗒。”
峽穀的出口突然響起了馬蹄聲,一個人影疾馳而來。
楊雲鎮定自若,沉思片刻後發令:“將車馬橫置於道中,借此擋住追兵,我們先往西嶺方向突圍,再請求大軍支援。”
夏侯淵苦笑道:
“上庸城高牆厚依山而建,防守方地利占據,難以輕舉妄動。
何況敵我雙方都在互相支援。
薛仁貴早上帶馬超來救,還有黃忠率五萬軍隊入駐漢中。
當前敵我力量過於接近,不宜冒進。”
曹仁臉色一沉:
“看來必須等主公帶主力軍到來與寇封決戰於漢中方可。”
夏侯淵附議:
“我們也不能久留此地不動。
還需嚴防敵軍夜襲以免再有敗績。”
兩人都認識到不能輕敵怠慢,並商定了後續的戰略步驟。
隨後,兩人立刻指令麾下將士日夜戒備,防備力度增加了幾倍,嚴防敵人夜襲!
此時,上庸城的局勢有些膠著。
由於夏侯淵和曹仁一直駐紮在城外既不發動進攻也不撤退,這讓薛仁貴略感不滿。
當薛仁貴準備趁著敵軍疏於防範之時在夜晚出兵夜襲時,恰巧黃忠、魏延和諸葛亮率領四萬兵馬進入上庸駐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得知薛仁貴打算出兵夜襲後,諸葛亮果斷加以勸阻。
“薛仁貴將軍,曹仁和夏侯淵皆為傑出將領,想必他們已有所提防夜襲之舉!”
“眼下,我等占據有利地位。
我們兵力充沛,糧草充足,不應把優勢轉化為劣勢!”
“而曹軍即便能得到關中方麵的補給,也難持久作戰,且接連失敗士氣低迷!此刻最明智的是靜待時機,等主公大軍來後,再一舉製勝,這樣您的積累便能一戰定乾坤。”
經過考慮,薛仁貴覺得諸葛亮的話有道理。
如果貿然夜襲得勝則罷,一旦失手,不僅會浪費他苦心積攢的優勢,還將提振敵軍的士氣。
這些年曹操與寇封交戰未嘗勝績,對曹軍形成了威懾力;若此消彼長,那之前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了。
不得不說,諸葛亮的方式穩健而妥當,若是換成龐統可能更支持大膽夜襲。
隨後數天裡,雙方軍隊都無太多動靜,各自整休以等待各自的統領來主導最終之戰。
到了公元210年5月初,寇封帶領七萬兵馬向漢中進發。
此時寇封一方共計十五萬大軍集結在漢中地區。
這裡彙集了一大批能人異士如宇文成都、文聘、龐統、薛仁貴、諸葛亮、黃忠、甘寧、魏延、太史慈、馬超、龐德等,共同麵對強敵。
曹操同樣親率十萬重兵,並有眾多謀臣名將助陣。
漢中的兩支二十萬兵力和寇封的十五萬兵力對峙,形勢異常緊張。
這次戰爭的結果關係到哪位諸侯能夠獲取爭奪益州的先機,更是標誌著權力中心的一次重大轉折。
假如寇封獲勝,他將成為新的天下最強諸侯;
假如是曹操贏,則會保持他的統治,甚至再度擁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隨著寇封領軍抵達上庸,眾將領與參讚前來拜見。
坐在上庸縣衙內,看著堂下列坐的文武官員,寇封笑道:“薛仁貴此役功不可沒,成功拿下漢中為我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同時,還招來了馬超這樣驍勇善戰的良將來投!同樣的功勞也應給予太史慈,他曾阻擋住夏侯淵和許褚,擊傷許褚立下了大功。”
戰後,我必重重賞賜你們!”
聽到寇封這句話後,薛仁貴和太史慈一同向寇封恭敬拜謝:“末將為主公效命,肝腦塗地亦在所不辭!”
寇封勉勵完二人後,又將目光投向馬超與龐德等人。
這次攻占漢中之戰,不僅誅殺了張魯、張衛兄弟二人,還收降了兩萬多漢中的士兵,並獲取了兩千餘西涼鐵騎。
這些鐵騎均是馬超旗下的精銳部隊,每一個都以一當十,可謂是當今天下的精英部隊。
更不用說如今又多了像馬超這樣原本屬於蜀漢五虎上將之一的人物,以及龐德這位勇猛的大將了。
喜歡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觸發被動自爆係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