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搖頭說道:“楊成雖無能,但尚有嫡長子李威,我如何可以篡奪其位。先生今後不要再說此話,我劉玄德絕不做忘恩負義之事。”
“主公…”
“兄長…”
劉備沉默不語,麵容嚴肅擺手製止兩人繼續討論。
周文明白今天此事不可深入談論,便準備擇機另尋方法。
接著他說:“主公之仁厚,屬下十分欽佩。楊成才乾低劣,公子李威被他打壓,請為主公約見李州牧時機成熟時寫信給李公子,讓其任職江夏太守統領五千兵馬駐紮新市,借此保障性命無虞。”
這個決策經過慎重分析,現在江夏一地已經分兩派,部分在孫明掌控之中,另一半還在李氏之手中。戰鬥頻繁,李威一直是楊成眼中芒刺,他隻想排擠李威出城,必定不會乾涉此次調動。
如此一來,劉備對李威有救命恩情,之後必然更加感激,到時可慢慢籌劃。
“那就按照先生說的辦。”
劉備點頭回應,又詢問對策:“先生,西陵援軍已至,應作何打算?”
周文毫不拖遝:“這次戰鬥將關係主公在這一地帶聲譽,就算不能大勝也要打下去。必須讓當地名門望族知曉,令人聞風喪膽的孫明對於主公根本不足懼。”
劉備笑著指著周文誇獎道:“我就知先生一定會有辦法。”
隨即精神高漲問:“快說,有何妙算?”
“不算什麼奇謀。”
周文搖手解釋:“眼下情況你也明白,荊、揚正進入雨季,行軍泥濘困難,戰士浸泡於水中辛苦。孫軍依堅固防禦較為輕鬆。”
劉備深表認同,點頭道:“這正是我憂慮的地方,如與楊成立場不合無法迅速解決戰鬥,會引來非議。”
周文繼續道:“不出所料,久拖之下荊州軍隊戰力衰減很快,簡單說半月之內若未能攻克西陵,那麼我們將失敗。”
“十五日?”
劉備皺眉歎道:“要在這麼短時間內攻下很難啊。”
周文擊桌堅定言道:“因此首戰極為重要!”
劉備神色一緊沉聲道:“你是說要全力進攻?”
“對,不再進行小規模試探攻擊,直接全力以赴猛轟!”
周文欣喜說:“從古至今攻城必要步驟是先圍困外圍清掃後,用輕銳騷擾敵人再投入主力衝擊。如果我們省略中間步驟直投精銳力量強攻或可讓敵方措手不及,速下西陵城。”
劉備略帶猶豫皺眉說:“如果不處理好外圍工事即強行攻城的話,死傷可能較大。”
周文回道:“相比於謹慎推進而言,一開始猛攻確會增加傷亡,但考慮如果首役失利導致時間拖長總損失更大,綜合考量還是值得一搏的。”
劉備果斷決定:“很好,遵先生指示辦理!”
遂立即親自撰文派貼身隨衛連夜趕回報信,並準備大規模攻城事宜。
袁耀那邊儘管敵軍步步逼近,但他仍沒有停止對外部防線進行加固。在同時期袁耀帶領著李勳與高的巡視西陵外部防務。這些工事主要為坑井與溝渠組成。
距離城牆一般約為一百步。表麵顯而易見的是壕溝,隱藏暗中的是陷阱。
攻城之時步卒陣列和器械需平坦
文景手持一根令牌,再度發令:“馬威聽命。”
馬威上前,拱手為禮:“末將在此候命。”
文景將令牌遞給他,正色道:“今日之戰,成敗係於破城精銳三千戰士之身,希望你能嚴加防範。”
“末將必定竭儘全力,不辱使命!”
接過令牌後,馬威昂然離開。
文景再對其他將領說道:“各位,按部就班帶領各自兵馬隨我出發,配合行動。”
天色陰沉,戰場氣氛愈加凝重。
荊州軍四千餘眾列陣西陵城下南門之外,步兵、弓箭手和輔助人員分明可見,隊伍整齊。
在祭祀天地後,文景邀孫尚共同登上指揮戰車,並命衛士升至最高處以便觀察。
這戰車高達數丈,俯視荊州大軍如同畫卷中的濃墨點綴於大地之間,莊嚴而凜然生威。
孫尚側目望著近旁冷靜指揮的文景,心中暗歎其鎮定自若。
文景雙眼則一直盯住遠方敵陣,並未因身邊喧鬨而分神。
敵軍最後陣線中,馬威抬眼望著中央大營方向,蓄勢待發。
其身後三千突擊部隊靜靜等待命令。
此時文景右手輕輕下壓,隨即傳令官高喊:“軍師令下,發起攻城行動。”
消息立刻層層傳遞開去。鼓號齊鳴之中,先頭部隊推動各種裝備開始推進。戰場上各類進攻機械包括爬城梯子、活動塔樓以及攻門利器等,準備充分。
對方主將羅翔親自駐守城牆之上,神色嚴肅。
大戰終於爆發。荊州軍潮水般湧向西陵,城上早有防守兵力,隻等著合適的機會發起反擊。數百投石車輛已就位,隻需指令即可拋射巨石砸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