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死裡逃生後的李誠毅然決然投靠匈奴生活下去。
憑借他識字斷文的優勢,深受前任右長官欣賞,授予他象征‘智慧’含義的胡名,並慷慨給予一名尊貴公主做妻以及無數牲畜、奴仆為禮。
"也許這兒就是我的最後歸屬!"
日日夜夜裡,李誠常常端坐於山坡上眺望廣闊天地,山腳下是他所有的牲口悠然享受綠色草原。
但幸福並不久長,數日之前的某個早晨,那些可怕的秦軍突然襲擊而來。
李誠立馬騎馬護送長官逃竄北邊集合各族精英然後計劃重返收複故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現今北草平原上分散各部英勇戰士再度集結,在左大當戶率領下誓要向侵略者報複雪恨!
當夜,敖烈
在這些戰士身旁,擺放著形態各異的旌旗。
戰鬥一旦拉開帷幕,他們便成為了李明的傳令兵,負責將主帥的指示迅速傳達至四麵八方。
燃燒升騰的火光,為數百步以外各個陣營裡的敲鼓手提供了視覺指引,以便準確無誤地通過不同節奏的鼓點,傳達緊急執行的命令。
冰牆之外,夜襲的鮮卑人全軍覆沒後,遠處集結的敵人旋即向秦軍駐地猛撲而來。
這並非是鮮卑士兵毫無恐懼,而是雙方都明白,退路早已不複存在!
伴隨大地劇烈的顫動,鮮卑人的馬蹄聲由遠及近。在李明眼中,從諾水河兩側湧現的鮮卑軍隊猶如浪潮般洶湧奔騰。
成千上萬匹駿馬馳騁過皚皚白雪,翻卷起如沙暴般的塵埃彌漫了整個視線範圍。
"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罷了!"
李明嘴角微揚,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他放下手中用來偵察的儀器,示意麾下揮舞特殊的旗幟——這是要求所有弓箭手轉移至冰牆附近,準備對外展開射擊行動的信號。
這條冰牆不高亦不矮,其高度正適足以限製鮮卑騎兵高速突進的速度。
然而,這並不代表秦軍的騎射手遜色於對方,而是因為當前局勢要求防守為重。在營地中關押著大量的戰利品和牲畜、女性及財物等重要資源。
若李明選擇主動放棄營地轉而機動作戰,即便他手握象征權力的寶劍,也無法確保軍心穩定並有效指揮軍隊。
於是,在監工秦兵督促下,被俘虜的鮮卑人員參與修築了環繞諾河畔的冰壁壁壘,並且還挖掘出數條深深的戰壕。
這一係列措施迫使鮮卑人倘若發起進攻時隻能采用徒步作戰模式。
與鮮卑戰士相比,身形高大,鎧甲嚴整的秦軍將士在充足飲食補給的支持下,戰鬥力驚人增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每一個秦人都能輕鬆對付十倍數量以上身體矮小、腿部形態不佳的鮮卑對手。
當敵軍逐漸接近冰牆數裡範圍內時,他們紛紛停止衝鋒,停留在座騎之上等待各自首領的下一步指令。同時也在不斷地檢查所攜帶武器的狀態。
對比明顯的是,相較於秦人士兵身上閃耀寒光的精鋼鐵甲,手中持有的銳利長戟短刃,大多數鮮卑人僅握有用於日常生活放牧牲畜的基本工具——例如木棒和枷具。
唯有地位尊貴的小部分鮮卑頭領才能夠配備青銅材質打造而成弧形彎刀作為隨身兵器;而更高一級的將領或少數技藝超群的神射手,則裝備帶有金屬箭鏃製成鋒利箭簇。
這也是為何曆史文獻中有記錄提到漢代時期以一抵五的比例碾壓所謂遊牧民族的主要原因之一。
實際上這種優越感並非憑空臆造,在物質條件匱乏年代更是如此。
對於那些建立定都關中的中央政權來說尤其顯著。
保證甘、陝、冀、晉四地人口能夠獲得足夠糧食維持生計至關重要。如果讓上述區域人民生活安定繁榮,往往就能換來國家長治久安和平盛世景象。而每當這幾個省分發生饑荒導致動蕩不安之際,就會牽連到河南、山東兩省聯手挑起大規模叛亂衝突事件...
當穿戴獸皮鬥篷裹藏禦寒衣物打扮的一群鮮卑騎兵看見整齊排列、戒備森嚴秦軍團時,無不臉上浮現出困惑表情。畢竟根據以往傳統戰略思想,利用速度靈活快速周璿騷擾側翼繞背偷襲才是他們的優勢所在啊!可今天遇到情況完全顛倒了。
一個統領百人的將軍湊近另一較高級彆右將軍身旁輕聲問道:“我們是否應該先圍著這些人?等待可汗的大部隊到來再行聯合攻打不是更好選擇麼?”另外還有一名千戶隊長附議表示讚同:“我好像記得某本書記載下來過經驗教訓——如果敵人數量超過十倍應當包圍困殺直至其消耗殆儘自然滅亡。要是隻比自身強出兩三倍的話,則建議正麵拚殺決戰...而現在很明顯我們的總人數根本達不到秦方一半以上。”
喜歡大秦:開局得到瑤池蟠桃請大家收藏:()大秦:開局得到瑤池蟠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