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蘇雅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以及所有外來使者會自覺低下尊貴腦袋不去與那位偉大的人物對望。這是一位宛若天神降世之人!
刹那間,她覺得自己父親畢生作出最重要的決定便是早早投降歸順秦國要求臣屬庇護!此時,心中默默盤算起如何能在鹹陽紮根落腳之事時,突然一位專責外交事務的大臣走了過來大聲說道:
"各邦使者請隨我來。"
如此喧嘩場景之下如果不這樣高分貝呼喊根本無人聽見。旁邊的一名酋長好奇問道:"我們要去乾什麼?"
那官員同樣大聲答道:"按禮製,檢閱前,外國使節需先行向陛下行叩拜之禮!"
所謂行大禮他們自然明白即下跪叩首。這點倒難不倒這三大草原民族,不過聽到此消息後不遠處包括韓信、酈商等人卻感覺極度羞辱。
"這種規則從何時改成的?"
一名負責掌管宮廷禮儀的執事不屑地吼叫起來:"你一個平民百姓問那麼多乾嘛?快快跟隨彆阻礙後麵人的行程!"
這句話激怒了正在場內的陳平等人士差點當場拔劍對抗但想到計劃尚未成熟暫且強忍住內心憤怒。畢竟之前也有許多類似侮辱比今日更加嚴重:比如說假扮秦皇宮宮女潛入深宮謀刺失敗的經曆相比現在不過是小巫見大巫罷了!
就這樣陳平拖著滿臉悲戚神色與樊噲等幾位友人一起朝著預定地點行去。隨著一聲聲嘹亮鼓點逐漸沉寂下來,現場陷入短暫安靜氛圍之中隻有風聲偶爾掠過耳畔。蒙毅穿著莊重長袍外裹華麗甲胄頂戴朱雀羽毛飾物腰挎刻有編號"玄武之地"標識寶劍站在指定位置靜靜等待接下來的任務。
這些將領逐個按照程序順序逐一上前問候完畢之後各自退回到隊伍中繼續排列整齊保持不動。同時數隊精銳衛兵四散而出將舞台四周防護嚴密確保沒人隨意闖入打擾神聖儀式進行。
舞台左前方區域整齊劃分為兩個群體其中右麵的是兩位丞相領頭的文官團隊穿著正式服飾根據俸祿高低排序排列整齊;另一側麵站立者乃是當朝宗親公子昭統領的年輕人團體,在此前曾經盛傳公子子嬰被秘密處決的消息如今赫然出現在現場令人唏噓不已。
眾人皆朝北而立井然有序地排列開來。
另一邊文官團和宗室親屬兩旁則留給了地方推舉出的民眾意見代表們以及附近國家前來祝賀的外國賓客。隱約可以見到遙遠海島那邊派遣來的朝貢船隊成員們也在人群中間。
按照古老傳統習慣,東方與南方來的貴賓自動排定靠東側位置而西部北方的來賓則相對安排右邊方位站好。等全部整理妥善後
一百一十
胡廣從校閱台上步下,他並未乘坐軺車,而是直接躍上了一匹黑馬,隨後拔出長劍,緩緩催馬前行。
此時陣中鼓聲漸息,天子禮樂隨之切換成《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
樂聲激昂,《秦風·無衣》響徹營地,所有將士都注視著策馬而行、手持長劍的胡廣。
自秦統一天下以來,如此規模的大閱尚屬首次。
儘管許多外族騎兵聽不懂秦軍所唱何意,但那股萬眾一心的氣勢還是深深震撼了他們。
此刻他們為自己能夠站在這裡感到驕傲,為能接受金甲皇帝的檢閱而榮幸。
這一刻,他們心中悄然立誓:
今後將守護這份榮耀而戰,效忠給予他們榮耀的皇帝,血戰到底!
胡廣緩轡前行,聽著耳邊如雷貫耳的高歌,心緒難平。
這參與檢閱的一萬二千精銳,全都是所謂的"老秦人",傳承了六七代軍功爵位,其中最差的也有上造之爵。
這些軍吏經曆過滅六國的戰爭,不少士兵還隨蒙恬征戰過匈奴。
當胡廣經過前鋒那些騎卒時,舉劍輕敲他們的長槍,發出金屬碰撞之聲。
"萬勝!"
"萬勝!"
遠處觀禮台上,宗親大臣齊齊高呼,歡呼聲幾乎蓋過了樂音。
閱兵完畢後,在眾多將軍陪伴下,胡廣返回點將台。
待再度登上點將台,蒙恬跪報道:"啟奏陛下,閱兵已畢,請回宮!"
胡廣微微點頭,禮官高聲道:"奉陛下旨意,同意!"
於是令旗升起,士卒單膝跪地,騎兵下馬。
由蒙毅率領的宮廷侍衛整齊列陣,楊端的輅車已在台前等待,載著胡廣離開閱兵場。
臘祭大閱至此圓滿結束。
車內胡廣望著窗外,發覺人群的歡呼比之前更熱烈,不禁啞然失笑。
依秦法例,大閱後每名士卒可得酒一升、肉二斤、賞錢百文。
若換作普通士兵,確實值得高興。畢竟在當今嚴禁私釀,飲酒實屬難得。
然而他的目光卻被一群牽著黑馬的騎兵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