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幺看著大家不吱聲。
“自己是塊什麼料要明白,是塊磚頭就徹牆,是塊石頭就磊堤,彆把自己的本分丟掉,不然的話,你會過的更淒慘。”
小六子聽到之後想了很久。
“幺叔說的是,的確是這樣的,我知道該怎麼做了,在農村裡我一樣的可以做大做強的。”
大家都為小六子這句話點讚。
……
楊朝陽並不知道這些,隻是一個勁的趕著馬車,這個時候高速道路的馬車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更多。
“大雪天的,怎麼這麼多馬車呢?”葉記者邊看外麵邊嘀咕。
“記者同誌,現在正是每一個鄉村或者鄉鎮,人們花錢最利索的時候,過年嘛,以往過年是愁,現在過年你看誰愁,”
“記者同誌,明天就是聚賢鎮的大集,你起來早一點去看看農村的集市,聚賢鎮在臨川郡來說是唯一一個沒有鄉的鎮,他管轄著12個村莊,每一個村莊都很大的,就拿我們的村莊來說七八百戶人家。”
“這麼說來,你們一個村相當一個鄉啊。”
“差不多吧。三四千人呢,這還不算是最大的,最大的是朱家村,那才叫大,比我們大一半多。”
葉記者這才明白,素材的尋找不在城市,而在鄉村,就拿這個來說,也可以作為一個素材進行報道。
“怪不得先生說過,記者的本質就是尋找,要深入底層,原來是這個意思。”
“其實我看了很多報道先生的事跡,但是我想見一見先生,一直沒曾見到。”
“彆說你們,我們都很少見到他,現在他在東海島,對當地,還有海城郡進行綜合巡查,看看有什麼可以挖掘出來,讓農民致富。”
“聽說他找到兩種農作植物,番薯還有土豆,這兩種高產植物聽說畝產挺高的,可以達到一千六七百斤。”
“這麼好的種子,為什麼我們北方沒有呢?”
“聽說是今年才找到的,要過兩年就能全國普及。”
楊朝陽聽到這兒並沒有吱聲,而是專心致誌的驅趕馬車。
夜幕已降臨,楊朝陽的豪華馬車停在聚賢鎮的政府門口。
鎮長剛走出大門,看見這一幕,連忙迎了上來。
“怎麼樣?銷售還可以吧?”
“鎮長,你彆慌,這位是葉記者,專門來報道我們聚賢鎮的蜂蜜。”
鎮長一下瞪大眼睛,做夢他就沒有想到楊朝陽竟然把記者給請來了。這是什麼?潑天的大富貴,要是我接不住,估計回家會被族長揍死的。
“我明天還要拉一車去,今天的已經賣完。”
“那你先去忙,這位葉記者我來招待。”
“楊師傅,明天你路過鎮上的時候,幫我帶一份報道去帝都日報社,今晚上我向鎮長了解一些情況,先寫第一則報道。”
“好的,好的,謝謝葉記者。”
楊朝陽不知道的是,葉記者同鎮長聊了一個深夜,才趕出來第一篇報道。
但是他自己也忙的差不多,楊父叫他去休息,組織村民開始裝貨,把貢品蜂蜜和普通蜂蜜分開裝,二爺爺忙的直捶後背。
“其實掙錢也挺辛苦的。”二奶奶在旁邊詼諧幽默的說。
二爺爺抬起頭來看著外麵的黑夜。
“日子好啦。”
楊家祠堂裡麵燈火通明。
大家都在小心翼翼的維護這份來之不易的成果,不敢有一絲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