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光停在了這個名字上。
“袁紹居然派了這小子,來輔助袁譚攻打徐州。”
“本來不用我插手,現在看來,我不得不乾預一下了……”
蔣華強眼珠一轉,心中已經有了計較。
於是他叫人拿來紙筆,寫了一封信,裝進了一個錦囊裡。
“主公,請派人把這個錦囊送到徐州,交給雲長將軍。”
“告訴雲長將軍按照計策行事,必能重創敵軍。”
“另外,請提醒雲長將軍,袁譚死不死沒關係,但許攸絕對不能活著回去見袁紹!”
蔣華強交代完,將錦囊交給了劉備。
劉備看了看手中的錦囊,不解地問道:“文韜送來妙計,幫助雲長擊退袁譚,自然是好事。”
“隻是我還是不明白,為什麼非要殺許攸?”
魯肅等謀士和武將們同樣一頭霧水。
許攸雖然在袁紹軍中地位不低,但終究隻是一個謀士,怎麼能和袁譚的重要性相比?
要說殺人,肯定是殺袁譚才有價值。
為什麼要盯上許攸呢?
“許攸直接關係到官渡之戰的勝負,如果他不在場,曹操必然會輸!”
蔣華強的眼神充滿深意。
劉備更迷糊了,追問道:“文韜,為什麼沒有許攸在,曹操一定會輸?”
蔣華強無法向劉備解釋曆史背景。
官渡之戰表麵上看起來,曹操通過一係列精細的操作多次擊敗了袁紹,占儘上風。
但真正的戰況遠不像表麵上那麼簡單。
如果說曹操一直在贏,為什麼會從黃河沿岸被迫一步步退到官渡一線?
說到底,還是袁紹的兵力基數太大了。
曹操縱然猛如虎,可折騰了半天,也不過乾掉了袁紹幾名將領,損了幾千人馬而已。
對於十幾萬袁軍來說,這點損失根本不值一提。
袁紹後來也沒搞那些複雜的戰術,乾脆指揮大軍穩步推進,采用這種笨方法碾壓。
看似愚鈍,卻是讓人無解的戰術。
曹操輸不起正麵的對決,也不敢真刀真槍開打,小規模騷擾根本攔不住袁軍的持續推進。
實在沒辦法,隻好固守官渡。
僵持之下,耗的就是誰能撐得久。曹操作為弱者顯然不是對手。
一旦糧草耗儘,他就撐不住了,眼看就快崩潰。
這時,如果袁紹堅持硬耗,不出錯,曹操糧儘而退幾乎是必然結局。
接著失去官渡防線後,許都門戶大開,曹操徹底覆滅也無法避免。
曹操想要扭轉局麵,就必須想出奇招……
於是就有了後來火燒烏巢這一幕。
不過袁紹也不是吃素的。
烏巢作為糧草重地,遠在官渡北邊的大後方,必然會安排大量兵力駐守。
而且從官渡到烏巢這一路,袁紹肯定會設置層層關卡和巡邏,以防曹操偷襲。
如果曹操不清楚這些關卡的布防細節,根本不可能悄無聲息地繞過袁紹的眼線,出現在七十裡外的烏巢。
喜歡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