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正是諸葛瑾。”
蔣華強說出名字。
劉備先是愣了一下,隨即臉上露出喜色,似乎明白了什麼。
一個叫諸葛瑾,一個叫諸葛亮,兩人都是諸葛家族。
難道,他們之間有某種關係?
“諸葛珪有三個兒子,長子就是諸葛瑾,幼子名叫諸葛均。”
“中間的兒子便是這諸葛孔明。”
“諸葛家和其他大家族一樣,都不把希望寄托在一個地方。”
“他的堂弟諸葛誕留在徐州,諸葛瑾去了江東,而諸葛亮則跟隨其叔父諸葛玄避難至荊州。”
蔣華強從容地揭示了諸葛家的情況。
龐統聽了不由得一震,臉上再次露出驚奇之色。
儘管諸葛亮是他的同窗,卻很少談及自己的家庭,更未曾提過還有一個哥哥諸葛瑾。
反倒是蔣華強,從未與諸葛亮見麵,竟然對諸葛家如此了解!
“當年曹操攻打徐州,諸葛亮被迫與兄長分離,逃到了荊州。”
“家鄉被毀,諸葛亮對曹操自然懷有深仇大恨。”
“而主上與曹操是敵人。”
“敵人之間往往是盟友,所以諸葛亮應該會對主上抱有好感。”
“況且,主上過去每年都為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掃墓,這讓諸葛瑾感激不儘,因此歸順效忠。”
“現在諸葛瑾是主上的重要大臣,若由他出麵,以兄長身份招攬弟弟諸葛亮,難道他還不會答應嗎?”
聽完這番解釋,劉備恍然大悟,臉上的憂慮頓時消失。
“沒想到,子瑜的弟弟竟是臥龍!”
“就依文韜之計,快傳諸葛子瑜前來!”
於是。
馬良渡江前往樊城,招降文聘。
諸葛瑾則拿著劉備的書信,前往隆中邀請諸葛亮。
其他人如伊籍等人也被派往北岸,迎接司馬徽、黃承彥等名士過江。
劉備則命呂蒙、甘寧等人率領水軍巡遊漢水,隨時接應文聘等人的渡江。
在樊城北邊三十裡地,袁紹的十三萬大軍就駐紮在那裡。
“主公,這裡離樊城不過三十裡,為啥您下令停下了呢?”沮授急匆匆闖入營帳,一臉疑惑地問道。
袁紹麵色陰沉,並不想搭理,隻是瞥了一眼身旁的郭圖。
“咱們這十三萬人馬要攻破樊城簡直輕而易舉。”郭圖接過話茬,“但是直接攻打卻顯不出咱家主公的威風。
現在安營在這兒是為了派使者去說服樊城的文聘投降。”
“我們已經邀請了江北的大才子黃承彥、司馬徽等人來赴宴。
如果他們主動歸順,不就更能顯示出主公深得民心了嗎?”
聽郭圖得意洋洋地說完理由,沮授皺起了眉頭——這顯然是郭圖給袁紹出的主意。
劉備之前在襄陽消滅了蔡氏和蒯氏兩大家族,想必荊州本地士人都感到不安吧?郭圖正是想趁這個機會把江北的士人和文聘拉攏過來,在跟劉備開戰前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主公,蔡氏與蒯氏掌握了荊州大部分權力,很多士族和豪強早就對他們不滿。
劉備注定是會受到這些人歡迎的,畢竟他們除去了這兩個家族。
樊城離這兒很近,直接進攻才是上策。
萬一讓文聘倒向劉備那邊,那些名流也跟著渡江投奔了,豈不是麻煩更大?”沮授直言不諱地說出了自己的擔心。
袁紹的臉色微微一變,立刻警覺起來;郭圖也被他這一番分析觸動了神經,覺得自己的計劃確實有漏洞。
喜歡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