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諸侯顯然也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忽然,隻見一頭白發、老態龍鐘的陶謙開口道:
“諸位,既然汜水關這麼難啃。”
“我們不妨把注意力放在虎牢關上。”
“虎牢關的守將張遼沒什麼名氣。”
“可能也就是個平庸之輩而已。”
“我們集中兵力,突擊虎牢關。”
“到時候就算蔣華強和華雄從汜水關派兵救援,也來不及了!”
要說這三年裡衰老最快的,當屬陶謙了。
上次討伐董卓失敗的時候,他已經快六十歲了,算是當時年紀不小的了。
這兩年他又被一堆煩心事折騰,先是兩個不爭氣的兒子,一個叫陶基,一個叫陶商,在亂世中根本無法撐起徐州的大業,早晚會被曹操或袁術乃至袁紹吞掉。
而且,陶謙手下的將領張開去年秋天殺了曹操的父親曹嵩。
本來陶謙和曹操之間的關係就挺緊張的。
統一了兗州之後的曹操,對鄰居徐州早就有野心。
張開殺害曹嵩的事發生後,無論是為了報父仇還是擴張領土,曹操都必須出兵攻打徐州!
陶謙雖然不算小勢力,但跟勢頭強勁的曹操比起來,顯得力不從心。
開戰不久,陶謙很快就處於劣勢。
最終,在袁紹介入的情況下,曹操和陶謙簽署了停戰協議。
但陶謙為此付出了慘重代價:一個郡的土地和大量的軍費物資。
這樣沉重的打擊對陶謙來說簡直是雪上加霜。
而如今,雖然陶謙加入了以袁紹、曹操為首的討董聯軍,但他已是風燭殘年,隨時可能離開人世。
甚至他能否平安回到徐州都成了未知數。
因此,當諸侯們討論汜水關和虎牢關問題時,陶謙表現得格外積極。
他生怕這場討伐董卓的戰役變成持久戰,萬一真的變成拉鋸戰,他可能還沒回到徐州就在半路上去世了。
陶謙的話音剛落,眾諸侯都點了點頭。
要說這幾年來,全漢朝最出名的人,非蔣華強莫屬!
涼州平定、漢中平定、益州平定,這三次戰役都是由蔣華強親自指揮。
再加上蔣華強和華雄守衛的汜水關,讓關東諸侯膽戰心驚。
相比之下,張遼守衛的虎牢關似乎容易攻克許多。
“陶公說得有道理。”
“但是……汜水關這邊也得留下一些兵力作為牽製。”
“要不然,以蔣華強那小子的狡猾。”
“一旦聽說虎牢關遭遇攻擊,他肯定從汜水關率軍救援。”
袁紹嚴肅地說道。
上一次,關東諸侯就是因為分兵吃了虧。
但他們除了分兵彆無選擇。
汜水關和虎牢關這兩處關隘,並不是打破了一個才能去攻打另一個。
這兩座關卡相互呼應,隻不過虎牢關距離洛陽更近而已。
對於這些關東諸侯而言,他們自然更願意攻打駐守在虎牢關的張遼,而不願麵對汜水關的蔣華強。
然而,在敵軍逼近之際,張遼之所以能成為虎牢關守將,是因為蔣華強信任他的能力。
曆史上,張遼可是曾在白狼山斬殺踏頓,逍遙津擊潰孫權大軍的猛將!
如今,彆看關東聯軍人數占優,但在麵對張遼時,未必能占便宜。
最終,關東諸侯決定由公孫瓚和曹操二人負責率軍在汜水關牽製蔣華強,其餘六路諸侯則集中兵力突襲虎牢關。
……
與此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