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實力統一九州。
而不是盲目自信地衝在最前麵碰釘子。
回想當初即便身為最強勢力且已控製河北全境的袁紹,在未徹底擊敗曹操之前都沒想過稱帝這碼事,由此可見謹慎行事的重要性。
其實後來曆史上若非官渡一戰勝利使得局勢發生重大轉折,恐怕袁紹也不會急於求成。
這並不是什麼原則問題,而是要看如何操作才能獲取最大收益!
比如再看看曹丕是怎麼想的?
父親曹操剛剛去世沒多久他就急匆匆建立魏朝政權的目的在於什麼?
還不是為了讓那些效忠於自己的貴族世家分得應有的權力果實。
於是乎九品中正製應運而生,此製度標誌著權貴們正式掌控選官渠道。
而劉備得知曹丕稱帝後為何同樣迫不及待要坐上龍椅呢?
第一點,畢竟人家一直以漢室宗親身份行走江湖。
第二年少帝劉協居然把帝位‘禪讓’給了篡奪者曹丕,如果劉備還無動於衷的話,那所謂的複興漢朝口號也將淪為笑柄罷了。
此外還需穩定內部集團如荊州幫等人的士氣人心,隻有登上至尊之位方可維係隊伍的凝聚力和信念根基。
那麼孫權為啥遲遲不敢效仿兄長二人呢?
咳咳……拿什麼資本來鬥富?
那邊劉備血統高貴;這邊曹丕合法繼承,唯有你獨獨缺少任何政治正當性優勢。
後世曾有人戲言,三國之中各有特色:曹魏具骨氣;
蜀漢存情義浪漫;
唯東吳似乎成了窩囊廢代表。
這種調侃與其說針對整個東吳將領團隊不如更精準地說是指那位核心領導——孫權本人。
曆史資料顯示真正等到石亭之戰後他才敢高舉皇冠。
也就是說,比起其他二人的激進而為,孫仲謀顯然要小心謹慎得多,足足延遲約莫十年之後才邁出重要步伐。
眼下這場由袁術引發的政治風暴立刻掀翻四座,大家還清楚地記得,沒過多久之前大家還在齊心協力、高喊誅殺叛賊董卓的口號集結軍隊呢,結果眨眼間劇情居然變成了這樣?你袁公路這是背著所有人乾出驚天大事情——稱帝了?
一瞬間,各地的軍閥全都不吱聲了。
我靠!
簡直太打臉了不是!
先前大家打著討伐董卓旗號的時候喊得多正義啊,可現在一看——
這原本在盟軍隊伍裡很有分量的一員將領袁術竟然直接成了貨真價實的亂臣賊子!
這讓其他人臉上哪還有麵子?
不光是這些手握兵權的老總感到尷尬,各大士族階層對這件事更是滿腦子問號。
尤其以袁術控製範圍下的豫州和南陽兩大地方望族為代表。
平時這些人嘴巴上掛得最多的詞就是“忠義”、“名節”。
但現在呢?
袁術的稱帝一下子就把嘴邊的大義變成了笑話。
這幫家族中不少都是當初輔佐過光武帝劉秀恢複漢室江山功勳後代;
說到底他們倒未必真多熱愛朝廷,但在舊秩序這杆破傘的掩護下搞點好處那是家常便飯。
而現在袁術一通操作,大家都成反王了!
這……也太突然了。
喜歡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請大家收藏:()熟讀三國,我為季漢延續三百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