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誰都喜歡,更何況在亂世裡,財富更是保命的本錢。
糜竺雖然是家主,還擔任徐州的彆駕一職。
但他主要處理政務,家族生意幾乎都靠弟弟糜芳操持。
也隻有到了每季度的月底,哥倆才會坐下來,對對賬。
所以,商隊能賺到這麼多錢,糜芳的功勞最大。
“大哥你有所不知。”
“最近幾個月去關西做生意的路比以前通暢了,限製也少了。”
“這些增加的收入都是跟那邊做買賣得來的。”
說起這個,糜芳不由地露出幾分得意。
“原來如此啊。”
“沒想到關西地區現在那麼富裕。”
“新修的官道把各地連接得更好,路上也更安全。”
“沒戰亂,百姓也能安心種田生活。”
“反觀我們關東,這幾年連年征戰,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
糜竺不勝感慨。
要放在十幾年前,最富的地方一定是冀州、豫州,還有徐州。
這三個地方可是當時大漢最有錢的三大州。
如今呢?
豫州被折騰得幾乎殘廢,冀州也因戰爭傷了不少元氣。
徐州因為黃巾軍的騷擾和曹操與陶謙之間的混戰,也不再是當年的富庶之地。
倒是關西,發展得越來越好。
在蔣華強統領下,西境的幾場大戰其實傷亡並不嚴重。
尤其是拿下益州那一戰,因為當地官員主動歸順,損失更是微乎其微。
不僅士兵傷亡少,農田也沒遭破壞。
而且蔣華強不斷推動各地太守和縣令修路建橋,涼州、關中、漢中、益州之間的交通更加便利。
商貿往來頻繁,經濟也就越來越好。
相比之下,關東這邊就沒那麼太平了。
幾乎一年到頭都在打仗,要麼是已經在打,要麼準備去打。
各項建設都被耽誤了,經濟自然也難以為繼。
……
一番感慨之後,糜竺眼中浮現出一抹憂慮。
他看向弟弟糜芳,長歎了一口氣說:“子方,如果再打仗,隻怕徐州又要亂上一陣了。”
聽到這話,糜芳也陷入了沉思。
之前曹操和陶謙那場戰爭,讓糜家在徐州北部三個郡的生意大幅縮水。
就連族裡的旁支都死了十多個族人。
還好兩方最後收手了。
如果戰爭繼續打下去,後果會更嚴重。
戰爭結束後,徐州上上下下對曹軍都產生了一種深深的恐懼。
既不想打仗,又不打算投降,這是現在大部分人心裡的矛盾。
“唉,隻能走一步算一步。”
“也不知道咱們徐州以後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
糜竺苦笑一聲。
原本曆史上,因為各種壓力,糜竺和孫乾等人最終拉來了劉備,接手了這個爛攤子。
可如今因為蔣華強的出現,局勢發生了變化。
劉備根本沒來徐州,而是去了淮南。
可淮南也沒守住,被孫策趕跑了,到現在也不知去向。
而在陶謙死後,徐州的主人成了陶商。
這讓徐州的士族們更頭疼了。
陶商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們不清楚嗎?
完全就是個擺設,連基本的領導能力都沒有。
讓他坐上這個位子,一點作用都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