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後。
青州和徐州的交界地。
曹操帶著十二萬灰頭土臉的殘兵,終於挪到了這兒。
但他根本不敢歇著,神經繃得緊緊的。
誰都清楚,蔣華強打仗從不按常理出牌,神出鬼沒得很。
萬一那家夥突然殺個回馬槍,他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好在,派去後方打探的斥候回來說,蔣華強壓根沒派兵追。
這消息一到,曹操總算鬆了口氣,差點癱坐在地。
可他身邊的幾位謀士,依舊眉頭沒鬆開。
不是他們膽小,實在是被蔣華強坑怕了。
有人提議,大軍彆全擠一塊,得分兩路走,一路大路,一路小道,分散風險。
曹操一聽,覺得在理。
雞蛋全放一個籃子,遲早被人連鍋端。
於是當機立斷,兵分兩路:
一路走官道,由曹純帶兩萬曹軍,配上臧霸的四萬泰山兵;
另一路走偏道,曹操親自帶隊。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不起眼的決定,救了曹操一命。
否則,麵對埋伏在大道上那三萬騎兵的致命一擊,十二萬步兵,根本扛不住。
實話講,曹營這幫謀士水平真不賴。
換個對手,放眼天下,能在這群人麵前耍出花樣的都沒幾個。
聽說自己走大路,臧霸和曹純心裡都踏實了不少。
心想:誰傻啊?會把伏兵放明麵上的大道上?
肯定得藏小路上才對嘛!
可他們沒想到,趙雲這人,原本打仗挺正經,一身正氣,但跟了蔣華強久了,也被帶偏了——現在連他都開始琢磨“出其不意”那一套了。
沒錯。
趙雲和呂布的伏兵,偏偏就設在了大道上。
他們倆畢竟不是專精謀略的文人,不可能麵麵俱到。
能根據有限消息策劃一場伏擊,已經算不錯了。
有點疏漏,也在情理之中。
更關鍵的是,曹操和他那群謀士分兵,本意隻是為了防突發狀況,壓根沒想到趙雲和呂布真敢在通往青州的大道上,提前蹲點等他們上鉤。
……
又過了五天。
這期間,臧霸和曹純的戒備心一天比一天鬆。
一開始還覺得分兵挺有必要,繃著根弦。
可時間一長,兩人越想越覺得多此一舉。
“誰會在大道上埋伏?腦子進水了吧?”
“蔣華強再厲害,又不是神仙,還能算到我們分兵走哪條路?”
於是,最近一兩天,連探路的哨兵都不派了。
他們覺得,純屬浪費人力,瞎折騰。
這會兒,兩人正帶著隊伍在官道邊休整,人困馬乏,士氣低迷。
值得一提的是,曹純在曹營武將裡,算是難得的讀書人。
當年投曹操前,還被家族推薦到洛陽當過“黃門侍郎”。
官不大,六百石,但門檻高,不是誰都能進的文職。
曹家能把他推上去,說明他肚子裡真有點貨。
人情練達,說話滴水不漏,也是他的本事。
這次曹操讓他和臧霸同行,就是衝著這點來的——
想借他這張巧嘴,把臧霸這尊大佛穩住。
如今形勢不同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