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結束了。
老規矩,先說說當前的成績。
猶記得,寫完第一卷的時候,書架是5789,粉絲是36,評論數是332,催更數是416,稿費少的時候一天幾塊錢,多的時候二十幾,一日三餐都不夠。
如今書架是,粉絲是249,評論數是2885,催更數是1465,稿費有所見長,但也隻夠一日三餐,並非虛言或許賣慘,大家看在讀人數就知道,一直在兩三萬左右徘徊,這個數量的稿費真的不多,勉強可以達到城市的最低人工標準。
粉絲不過千,開不了群,依舊是任重而道遠。
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這本書的成績為何會這麼差?
我想,其一是第一卷的開頭,寫得並不出彩,儘管在我的大綱裡,它有著很大的反轉和伏筆,可開頭還是不免落入俗套。
我想過許多補救的辦法,最後還是不知該如何修改,要想不落窠臼,確實有點難度。
其二,第一卷裡有些內容被讀者所厭惡,其根本在於我若表述的價值觀或者某些觀點,並不被他們認同。
我也一直告訴自己,不認同也沒關係,總有認可我的讀者,可每次看到他們的留言,他們的反駁,甚至是謾罵,我還是會覺得心酸和委屈,可寫作本就是這樣啊,你要接受不認可,接受讀者的怒氣和抱怨,你才能去擁抱那些認可你的人。
其三,或許在於書名並不討喜。其實這本書一開始構思時,並不是這個名字,我起的名字是【武仙】,或者【天闕】,結果都不能用,後來結合光門,才起了個【武夫登門】,但這個名字顯然也不是很好。
再後來到了百萬字,係統測試後用了新的書名【人間第一武夫】。
啊,好中二的名字啊!
……
如今再來回顧整個第二卷。
從章節數量來看,第二卷比第一卷多了三十多章,可從字數上來看,也就多了一萬多字,所以內容上其實相差不多。
但這一卷在布局上,與第一卷差彆很大。
第一卷如果不看到後麵,大家不會知道結尾的劇情是什麼,洛神教的謀劃又是什麼,可在第二卷,我從一開始就暗示大家,鎮南侯有問題,風虓軍有問題。
那麼,結局也就並不難猜。
無外乎就是造反當皇帝,或者尋求超脫。
所以這一卷難寫的地方便在於,如何在已知的結局裡寫出讀者意想不到的劇情,中間還要寫出爽點,寫出懸疑,寫出起伏,寫出鋪墊,寫出反轉。
這無疑難度會更大。
更難的是,如何體現主角的高光時刻。
第一卷,他幾乎付出了所有,才斬殺了文守仁,才鎮壓了蛟龍,驅散了魔意。
到了第二卷,我就不能再讓他以犧牲為代價。
簡單來說,我必須讓主角來裝逼,還要讓他以合情合理的方式來裝逼,那麼,我所能選擇的方式就不多。
其次。
第一卷更多的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因為留了許多伏筆,有些我在第一卷總結裡沒有指出來,因為說出來就等於是劇透了。
而我在第二卷想要表達的東西,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懂了。
這個世界,所有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說話。
有些人未必知道真相,有些人知道了真相,未必會說出實情,有些人說出的‘真相’更是經過了粉飾,或許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的,卻隱瞞了背後真正的目的。
其實這個社會也是如此。
我個人覺得,從某種程度上,第二卷的閱讀門檻,其實比第一卷要高一些。
第一卷寫的是探案,懸疑的案情,隻要稍微明白裡麵的邏輯,就不難理解。
可第二卷,我寫的是人性。
很多內容是隱藏在文字底下,血淋淋的現實。
從一開始的雲泥鎮血案,到彩雲樓案,到臥雲樓的丹藥案,到瀛國商人,到聖碑爭奪,到羅驍起事,到未來宗……
當然,從整體布局上,我也有自己的一點小心思。
我從一開始就告訴了你們第二卷的結局,諸位難道不覺得熟悉嗎?
正如第一卷的時候,我就告訴諸位,主角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救世。
同樣都是提前告訴你們結局,可這個結局真的那麼簡單嗎?
有讀者說過,我過早的暴露了光門的存在,過早的給這本書揭開謎底。
可是朋友們,其實我們生來就已經知道結局了啊。
未知的隻是中間的過程。
我們會遇到什麼人,會發生什麼故事,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些未知的東西,才是我們珍貴的東西,也是我想寫的東西。
我告訴大家,這是一個現代人被未知的光門選中,穿越到異世界拯救世界的故事。
可是,我沒有告訴你們,光門是什麼?世界的危機是什麼?薑峰又會以什麼方式來拯救這個世界?
如果你覺得,你已經知道了故事的結局,不必再看,那我也沒有辦法。
幾乎每一本玄幻小說都可以總結概括為:主角成為天下第一,殺死大反派,拯救世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就是結局!
我覺得我寫的應該沒錯。
可我經常還是會因為第一卷的14章懷疑自己,懷疑是不是不應該這麼寫,因為一些內容照進了現實,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卑微的自己,那個無能為力的自己,我們看小說明明是為了爽啊!
有個朋友看過後,跟我說,其實第一卷的14章,不應該這麼寫。
我說我想表達的觀念是,現實中大部分的人確實過得不好,過得艱難,但我們不應該埋怨國家啊,相比於建國初期,相比於封建時期,難道我們這些最底層的老百姓,不是比那時候更幸福了嗎?起碼我們沒餓死吧?
然後他說,錯的不是道理,而是現實。你的道理是對的,但現實是無法與大部分讀者產生共鳴,因為大家都很難,大家心中都積攢著怨氣,這股怨氣來源於殘酷的現實,這股怨氣還無處發泄。
我說,無處發泄,就能把問題都推給國家?一個超級大國,如何能夠保證人人都富貴?保我們不收外敵侵擾,保我們不至於餓死,已經很不容易了。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想要過得更好,難道不應該是靠自己嗎?怎麼到頭來還埋怨起國家了?
他說,不是埋怨國家,而是埋怨不公平的社會。
我說:天下本就沒有絕對的公平啊,抱怨了有什麼用?自私,利己,是人的本性,有私心,就永遠都不可能有絕對的公平。隻會抱怨,永遠都活不出你想要的生活。
最後,我倆誰都說服不了誰。
但那次談話,也讓我明白了一點。
以後,我不會再寫類似的橋段,也不會再寫這樣的書。
因為,正是這樣的觀念,限製了這本書的發展,我可以選擇寫那種大家都認同的觀念就好了。
可是,當我這樣想的時候,我並不開心,我覺得很難過。
我是一個幼稚的人,社會一次次讓我明白,想要賺錢就要放棄幼稚的想法,我為了活著,就必須選擇接受。
所以,我很難過。
我始終覺得,一個強大的人,不是因為功成名就,而是他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用顧及彆人的看法,哪怕全世界不認同你,你認同你自己就好,隻要你不去勉強彆人認可你,隻要你不去影響彆人。
正如我對我的朋友說過,我的觀念未必正確,你也不需要認同,但起碼它不會給這個社會造成困擾,我堅持自我,直到我堅持不下去的那一天。
很酷吧?
可麵對慘不忍睹的成績,我還是要去做一些改變。
於是你會發現,第一卷我是經過一些修改的。
最大的改變,是我給薑峰的上一世,做了一個補充。
他是一個孤兒,原因是他的家鄉經曆了一場地震,全家隻剩下他一個人了,他是被人從廢墟裡挖出來的,而救他的武警,後來被餘震的巨石壓死了。
他沒有抱怨,而是懷著感恩看待這個世界,所以故事的開頭,他會毫不猶豫去救那個小女孩,他隻是把救人的信念傳遞下去。
所以他看待貧苦的人會有同情心,他會想著如何去救人,會想給亡者一個告彆的機會,因為上一世,他也沒有機會與父母告彆。
我一直在想,那些經曆過大災難,又幸運活下來的人,他們會對變成什麼樣?會抱怨還是感恩?會如何看待這個殘酷又有溫情的世界?
可我發現,許多人對救人這個事情並不能理解。
大家或許會發現,這個社會好人好像越來越少,因為我們看到的惡人惡事越多,自媒體的壯大其實是一個原因,太多黑暗的東西被揭露,太多黑心的人被挖出來,我們接收到的信息,黑暗比光明多,惡毒比善良還多。
大家變得越來越謹慎。
因為媒體大肆報道,哪個官貪汙受賄,哪個官禍害百姓,所以越來越沒有人相信這個社會,可是,當你們出事的時候,你們的第一反應是不是報警呢?
有的人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也不相信正義,不相信世界有好人,甚至已經不相信律法,因為我們都是生活在底層的人,因為媒體的報道,我們也看到了太多不公平的事情,甚至有的人已經承受了這種不公平。
可是……我仍然相信,這個世界還有好人。
薑峰是個什麼性格的人,我想第一章的時候就已經告訴諸位了。他是因為救人才穿越的。我理解在現實中大家都不敢救,可到了小說世界,難道還不敢救?
此外,這裡也想說說,我為什麼會寫這樣的主角?
我看過有人為了救落水的人而死,火災的時候火警為了救人而死,地震的時候武警為了救人而死,新冠的時候醫護人員為了救人而死……
這樣的例子難道還不夠多嗎?這樣的人難道不值得尊敬?難道還要嘲笑他們愚蠢,嘲諷他們天真?
有時候我真的不懂,為何要去嘲諷一個做好事的人呢?
諸位希望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當彆人做好事的時候你去嘲諷,當彆人鼓勵大家做好人的時候你去嘲諷,當彆人讚揚好人的時候你去嘲諷,那麼,當社會變得再無好人的時候,你的嘲諷隻會成為刺向自己的尖刀。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那些嘲笑薑峰幼稚,認為他做得不對,覺得他天真的人,我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不過後來我也發現,不是現在的好人少了,而是大家做好事變得瞻前顧後。
可如果一件好事,做了以後可以確保自己不會受到傷害,其實大部分人還是很願意做的。
比如我在網上見過一個事,有個賣鍋盔的老爺子,老伴生病住院,連入伍的兒子都選擇退伍回家幫忙,許多人知道這件事以後,紛紛去光顧老爺子生意,哪怕排隊兩個小時,甚至有人隔空轉賬,遠程請人代吃。像這樣的小事,我想知道的人,都不會吝嗇,也很願意伸出援手。
這個世界還是有善良的人。
隻不過,有些人弄混了聖母和善良的概念。
這兩個詞含義相近,卻有差彆。
有書友說主角太聖母,我其實挺難過,可我難過的不是他給了書差評,而是在想,難道做好事都會讓人覺得是聖母嗎?難道對弱者心生憐憫,對貧困者施以援手,也會被視為聖母嗎?難道就不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這個世界怎麼了?容不得人心的溫暖嗎?
另外,薑峰的職業是什麼?
當官的難道不該保持這種憐憫?不該力所能及的做點好事?
諸位,他的身份不是普通百姓,而是官!
幫百姓擺脫貧窮雖然不是他的責任,可誰敢說,他沒有資格做這個事,不應該做這個事?他並非放下自己的工作去做彆人的事情,而是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時,去施以援手,這也不行?
還有人說,既然這麼好心,何不乾脆彆做什麼不良人,專心扶貧算了。
我在想,是否對好人太苛刻?對好官也太苛刻?
太苛刻的結果,就是無人再去嘗試,無人再去付出。
其實我寫這些,並非為了所謂的容易過審,寫的時候壓根沒往這方麵想,而是根據這部書的中心思想來寫的。
薑峰是因為救人才被選中的,他本就是一個富有正義感的人,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儘管他常常以自私來標榜自己,可有事的時候,他是真敢上。
可有的人並不認同。
這就導致了,這本書就造成了兩個極端,喜歡的人是真喜歡,不喜歡的人是真覺得惡心,甚至覺得主角是個聖母這話我絕不認同,聖母是同情心泛濫,無底線的原諒傷害自己的人,說這話的估計是沒仔細看書)。
當我想明白的時候,那一刻,我恍然大悟。
我寫了一本,好壞參半的書。
所以評分一直上不去。
隻有當覺得好的人遠遠多於不好的人,才會提升。
這也就說明,這本書本身就存在局限。
於是,我慢慢的有意識的避開那些所謂的毒點,比如垃圾話,比如詩詞,比如以弱勝強。然後,在維持設定和價值觀的同時,一點點的修改第一卷。
可或許覺得不好的人,正是在於主角的性格,以及他表現出來的價值觀。
覺得他幼稚,覺得他太過理想化。
現在的爽文主角,那都是懟天懟地,殺伐果斷,讀者也漸漸不喜歡‘善良’的主角。
我自認筆下的薑峰,他是一個對自己人善良,對外人絕不心慈手軟的人。
但還是有人覺得,燃燒壽命就是聖人,救人就是聖母。
我為什麼這麼寫?
是因為我覺得這個世界真的是有這樣善良的人,真的是有如梁勝這樣的老好人,可以毫無私心,毫無保留的對朋友好。
可如今回過頭來看,發現第一卷第一章,穿越的起因我用了大卡車撞人,確實有點不妥。
其實這是整個故事的起因,薑峰為什麼穿越?因為救人!
為什麼救人就會穿越?因為這個人不簡單。
這裡麵是有因果存在的。
我當初之所以用大卡車這個,是為了在最後製造一種反轉。
我用了最常見,最爛大街的穿越方式,最後卻寫出了新的創意,想著這樣或許可以讓人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所以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在一位讀者的評論下留言,說大卡車是本書最大的伏筆。
可我卻忽略了,這個反轉要到本書劇情的後期才會出現,許多讀者根本堅持不到那個時候,開頭就已經給我打了老套,垃圾,無邏輯的標簽了。
所以,我始終在思考,如何在不改變大綱,不改變劇情因果和邏輯的前提下,對穿越的起因進行修改,最後實在想不出來,隻能無奈暫且先放棄修改的想法。
我一直堅信,好的作者是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但很顯然,我還不是。
所以我接受大家的批評。
……
接下來,回答一些讀者的問題,內容不局限於第二卷:
1.本書有修仙嗎?
以書中世界來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到了主角這個時代就沒有。當今現世,以武為尊。主角也不會修仙,任何力量都將成為他武道的基石。
2.主角不想穿越,自殺不就行了?
其實薑峰不是沒想過,隻是如果真的自殺,恰恰是最不符合邏輯的做法。正如現在,多少人抱怨這個世界,可多少人真的會去自殺呢?不是說沒有,隻是人活著,沒有真正的絕望,誰無緣無故去自殺?他隻是抱怨穿越到一個糟糕的環境,又不曾真正的絕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這裡,我還是想再強調說幾句,對於書中的薑峰而言,他並不想經曆這一次穿越,哪怕因此多了一條命,可誰又規定,多一條命就是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