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自然不知其中的差彆,但文武百官卻是知曉,隻是沒人敢提出異議。
於是。
當殺人的嫌疑已經解除,當抗旨的原因也被抹去,薑峰自然不必再受處罰。
很快,天子的旨意下來了。
薑峰除魔衛道,保護郡主有功,特此解除幽禁,官複原職。
百姓們有的拍手叫好,有的依舊憤懣不平。
叫好者自然是覺得薑峰是個為民除害的好官。
不平者卻是覺得薑峰行事囂張,而天子太過縱容。
有人覺得,縱然是四位都尉假傳聖意,但在那一刻,薑峰就不應該反抗。
哪怕事後再將四位都尉定罪,也不能抹去這個事實。
“儘管那不是陛下的旨意,但薑峰抗旨,也是事實。”
“此子內心,必有反意!”
“陛下糊塗啊,如此寬厚薑峰,怕是要養虎為患啊。”
說這些話的,大都是參加秋闈的學子。
他們本就是文人出身,在朝在野,代表著文官文人,與武夫本就是一種對立。
許多人嘲笑景國文人看不起武夫,覺得這是本末倒置的一種製度。
文帝當年的構想自然是好的。
文人治世,武人護國。
可再好的想法,一旦牽扯到了利益之爭,總歸會變成另一個模樣。
當景國的文人開始變多,身在這個圈子,自然要維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天底下能夠成為武夫的人自然也不少,可能夠成為超凡武夫的又有幾人?
連踏入六境,五境者,都隻能算是少數。
大部分練了一輩子,也隻是踏入金剛境,甚至連金剛境都沒有。
可一個讀書人,寒窗十載,當上縣令,就能號令武夫。
文武之間,漸漸就會失衡。
如今幾百年過去了,景國文武之間的對立,也愈發的深刻。
文人一旦有了權勢,自然是要大力的排斥武夫。
文人也常常視武夫為草莽,文官更是視士卒為屠刀,為工具。
武夫戍衛邊疆,守住了是理所應當,守不住便要問罪處斬。
唯有真正一心為國者,才會深刻的明白,武夫對於景國的作用!
景國的強盛,是基於武力的強大。
昏聵無知者,利欲熏心者,才會整天想著文武對立,才會想著如何排除異己。
因此。
當有人詢問江鴻,關於薑峰抗旨不遵一事的看法,江鴻隻是淡淡說道:
“智者寡言,善者不爭。”
“天子的決定,就是最好的結果。”
可還是有人非要站出來抬杠:
“難道天子就一定是對的嗎?就如這一次,禦史言官,本就有彈劾之責,天子如此作為,往後還有誰敢諫言?”
有人深深歎息:“言官不敢言,國將不國矣。”
有人深以為然:“薑峰抗旨,說明他本就沒有敬畏之心。天子還如此包庇,甚至為了保他,強行處罰並無過錯的禦史……如此剛愎自用,豈是為君之道?”
江鴻聽著他們大肆抨擊當朝者,自以為人間清醒,隻覺得自己跟他們不是一路人。
……
喜歡人間第一武夫請大家收藏:()人間第一武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