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恍然醒悟。
卜允臧此計,乃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且不說以樊憫的性格,一定會迎戰,而武國也沒有理由阻攔,更加不能去阻攔。
倘若六皇子出言攔下樊憫,豈不是說,他對武藏沒有足夠信心嗎?
雖說以武藏的道心,當不會受此影響,可作為六皇子,他考慮的事情,遠遠不至於這場比武。
作為武國使團的領隊,卻對自家的天才沒有足夠的信心……
使團其他人會怎麼想?
其他國家會怎麼看待他?
更重要的是,武藏這位武國第一天驕,又會怎麼想?
六皇子可是有意爭奪儲君之位的。
結合這種種因素……六皇子都不能去阻攔這一戰。
周國的卜允臧擺明了就是看出這一點,故而才當眾挑戰樊憫。
此子,其心可誅!
……
第四輪第三場。
周國卜允臧對戰武國樊憫。
樊憫從席位上一躍而起,落在演武台上。
倒是一身道袍的,不急不緩走上台去。
他的師傅大周太史尹佚,同時也是天一觀的觀主。
卜允臧從小學的是道門之術。
師父說過,道門宗旨,講究順其自然,信奉無為而治。
因此絕大多數的道士都選擇隱居在深山老林,與世無爭。
可他們這一脈的祖師,當年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下山,扶持並不算強大的周國,率領周國將士,擊敗了當時統一中土的商國,並將周國打造成神州第一強國,統治中域近千年。
祖師有句名言,一直流傳至今。
求道者,順應天理為道,逆天改命亦為道。
他認為,一個道士不該隻懂隱居深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故而定了‘盛世當隱居,亂世則出山’的規矩。
其次。
道士出山,不為攀附權貴,不為高官厚祿,隻願天下風調雨順,百姓安康。
家國有難,道士為先!
祖師舍身求道,下山扶持當時的周文帝,最終助其平定天下,並凝聚中域龍脈,使大周定鼎中原,成為神州第一強國。
在那之後,祖師便功成身退,重新隱居。
再後來。
周國分裂,天下再起紛爭。
當時的周國皇室,想要再請祖師出山,可祖師早已仙逝多年。
於是祖師的大弟子代為出山,可當時的周國早就大勢已去,無奈隻能另謀出路,故而才遷都南下,占據神州南境,有了南周新朝。
天下就此進入南北對立的時期。
而祖師那位大弟子,此後也不再歸山隱居,就此在周國設立天一道觀,開宗立派,廣收門徒。
曆代觀主,在朝廷擔任太史一職,不涉朝堂政務,隻負責觀察天象,推算節氣,製定曆法。
傳到卜允臧手上,已經是第四十六代。
在外人看來。
天一觀除了略懂星占,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的傳承。
在武道稱王的現世,道門的許多手段,已經難以複刻。
那麼。
作為道門傳人的卜允臧,有什麼資格跟身負【九龍神通】的樊憫爭奪第三呢?
“比武開始!”
……
喜歡人間第一武夫請大家收藏:()人間第一武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