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什麼變化?”景姍不太確定地問。
葉伯常:……
“生孩子前好,還是現在好?”
葉伯常:……
“你是不是覺得我越來越不要臉了?”
葉伯常被懟得斷斷續續地說,“我以前一直以為隻有男人才會喜歡問東問西。”
“你這麼一搞,把我都給整不會了。”
景姍突然就笑了,隻不過笑了一下子就消失了,半眯著眼,再笑不出來。
葉伯常還是要給景姍說些好聽話的。
“蜜桃成熟時,皮薄肉嫩。”
“你現在這狀態就跟龍泉山上最大最好吃的水蜜桃。”
景姍伏低緊摟葉伯常的脖子,再也不願意起來。
恨不得兩人一同窒息。
葉伯常第二天要走,景姍覺得怎麼都和他呆不夠似的。
葉伯常也有一些事要跟景姍交代。
“南島的項目結束之後,我可能就要回雲城。”
“下一階段的重心還是在設計院。”
“所以,南島的項目,可能就要換人來負責。”
“讓你來抓這個項目,會不會太辛苦?”
景姍說,“我選擇在這個時候把孩子生了,就是想著自己還有精力,一邊顧事業一邊顧家庭。”
“你也同時我在事業上有所發展。”
“我肯定會全力以赴的。”
景姍這些年所受的教育是不可能留在家裡的。
孩子的眼裡,媽媽也不應該是個全職主婦。
再有錢都不行。
兩人這一個通宵斷斷續續地聊了很多。
以至於葉伯常第二天在飛機上,飛機都還沒起飛呢,葉伯常就昏過去了。
益州衛視近期播放了一個旅遊節目。
在馬爾代夫這一期的時候,主持人在和當地人交流的時候。
當地人得知這個團隊來自中國的時候。
當地人就顯得格外的興奮,“中國,我們知道!”
“你好!”
“你吃了嗎?”
“我愛你中國!”
電視機前的觀眾在看到這一條的時候,都會半開玩笑地罵一句,“狗曰的老外,都會講中國話了。”
雖然在笑罵,但是心裡多少還有點自豪。
你出門在外,介紹自己的家鄉時,如果彆人沒聽過,你可能沒太多的感覺,略微有點失落,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彆人知道,並且去過,還知道當地的一些習俗的時候,你就會顯得格外的激動。
就像益州人在外跟人說他是三壩的。
彆人不知道。
他下一步就會是綿州。
如果彆人還不知道。
他就會罵娘……
如果是雲城周邊的。
他就會介紹,我是雲城。
當然,這一條對江東十三太保不適用。
他們出門自帶衛星定位,精確到小區街道。
這種集體榮譽與自豪是從小被賦予的。
當聽到馬代的百姓講中文的那一刻。
電視機前的觀眾再也不關注馬代的環境,覺得這幾個老外有意思,想聽聽他們在說什麼。
主持人問,“你們好像對我們國家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