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文澤在問,“吃了早飯沒?”
“在忙嗎?”
“沒事,就是這兩天沒你消息,打個電話關心一下。”
“工作不要太累。”
“有什麼需要幫忙的,隨時來個電話。”
景文澤和葉伯常聊了幾句,放下電話的時候,旁邊幾位專家但試探起大家的意向。
“景老師可是今天的風向標啊!”
“是啊,景老師到時候可得給我們指個方向。”
在座的,都是國內在軌道設計和施工領域的頂級專家。
哪有誰指點誰的,個人特色都比較多一點。
聚在一起,也就客氣客氣。
不過他們把景文澤捧得高也隻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在這些人的眼裡,能跟日本專家池田一分庭的,現場隻有景文澤。
池田一對景文澤也是很客氣,他們在某一次學術交流會上見過。
聊過幾句。
真正近距離接觸,同時為了一個項目招標評審的情況還是第一次發生。
“景老師,請多多關照。”
景文澤擺擺手,“不至於,池田教授在軌道交通領域是全球頂級的專業人士之一。”
“我隻是個大學的老師。”
“關照不了你。”
池田一說,“景教授謙虛,關於你在國際期刊雜誌上發表的文章,我時常拜讀,希望在以後的時間當中,能經常向景教授討教。”
景文澤和池田一在學術領域當中有重合的地方。
研究的方向也相似。
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理論上是可行的。
但……同行是冤家,合作隻流於嘴上。
再加上景文澤也是屬於民族情節很重的那一類。
他跟池田一,就更加不可能有合作的可能性。
至於其它專家,要申請一些組織的讚助,而這些組織背後大金主正是日本的財團。
他們跟日本方麵的合作,當然會特彆的多。
明裡暗裡給日本的組織、團體、文化、科技站台的事情層出不窮。
但是,在景文澤這個地方肯定是行不通的。
高定邦以前是南車的專家,現在退了,但是在圈內的影響力也是挺大的。
高定邦看到景文澤來的時候,先是驚訝。
老景在業內名氣大,但從來不跟企業或單位扯上關係,隻想當一個教書匠。
他是沒想到地鐵集團這一次評標居然把這位大佬都給請來了。
盲猜一下,應該是地鐵集團針對設計院的一步狠招。
景文澤的前女婿是設計院二項目部的經理。
後來他女兒離婚,他的前女婿在圈子裡也臭了。
但是景家跟設計院的梁子是結下了。
設計院這次把池田所拉上了船,這次的圖謀很大。
池田一給設計院拿出了解決方案的同時,又當了裁判。
怎麼看,都是一副設計院贏定了的樣子。
可是地鐵集團一看就是不想讓設計院贏嘛。
把景文澤抬出來,就是針對設計院最狠的一招。
高定幫從景文澤不買賬的樣子,似乎已經看到那隱藏起來的刀光劍影與火花。
最終的勝者依舊是二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