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皺著眉頭,心裡不停地琢磨。
他先從中醫的角度開始分析,人的懶惰,可能與體內的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特彆是當脾腎功能減弱時,人就容易感到疲倦,失去活力。
這女子之前的勤快,與後來的懶惰,形成鮮明對比,很可能是因為她的身體在某個時間點遭受了重創,導致氣血瘀滯,臟腑功能受損。
人體之氣分為陰陽,陰陽平衡則身體健康,失衡則疾病生。
原本勤勞的人,突然變得懶散不堪,或許是體內陽氣衰弱,陰氣過盛所致。
而陰陽失衡,往往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是脾腎兩臟。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若脾虛則氣血生化無源,人易感到疲倦無力。
腎藏精,主骨生髓,腎虛則精神不振,腰膝酸軟。
她的病,恐怕與脾腎兩虛脫不了乾係。
他又結合易學來考慮,講究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
這女子生活環境的急劇變化,從被誇讚到被拋棄,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可能打破了她體內的陰陽平衡,使得五行失調,進一步影響她的身體狀況。
他又想到,八卦中的坤卦代表地,為陰,象征柔順、安靜,但過度柔順,則缺乏活力,恰似這女子後來的症狀。
或許,她生命中遭遇的重大變故,如丈夫的拋棄、家人的嫌棄,這些精神上的打擊,讓她內心的“坤”卦能量過度顯現。
坤為陰土,乾為陽金。
陰土生陽金,但如果陰土過盛,就會抑製代表積極、陽剛的“乾”卦能量,導致身心俱疲,逐漸沉淪。
“那麼,要治療這種怪病,首先需要調理氣血,激活脾腎功能,恢複陰陽平衡。”李奕自言自語,在腦海中快速搜索著針灸治療的方案。
最終,他確定了幾個關鍵的穴位:足三裡、氣海、關元、脾俞、腎俞。
這些穴位,都是調理氣血、健脾益腎的要穴。
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脊外1橫指處,是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
它的功效為燥化脾濕,生發胃氣,能促進氣血生化,增強體質,對於改善脾虛引起的疲倦無力,有著顯著效果。
氣海,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是任脈的重要穴位。
它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之功,可調節全身氣機,促進臟腑功能恢複。
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
它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是治療泌尿、生殖係統疾病,以及陽氣不足導致的各種虛勞病症的要穴。
脾俞,位於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利濕升清的作用。
它是治療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能有效改善脾虛導致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疲倦乏力等症狀。
腎俞,位於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同樣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
它有補腎助陽、調節生殖功能、強壯腰膝的功效,對於腎虛引起的精神不振、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這次,他決定采用針灸療法,調和陰陽,健脾補腎。
【針灸大成】中提到,足三裡為胃經合穴,能健脾和胃,強壯身體;關元為小腸募穴,可溫陽固脫,益氣補虛;腎俞為腎之背俞穴,能補腎益精,強健腰膝。
這三穴合用,應能有效改善女子的體質。
敲定治療方案之後,他深吸一口氣,用神念溝通令牌空間中的神針。
隻見光芒一閃,108根神針憑空而出,按照不同色澤,排列成三圈。
冰魄神針晶瑩剔透,帶著一絲絲寒氣,主清瀉。
雷火神針火紅耀眼,蘊含著雷霆之力,主溫補。
太乙神針溫潤如玉,中正平和,可以調和陰陽。
李奕手法嫻熟,先以冰魄神針輕點女子的人中穴,喚醒她的神智,再以雷火神針依次針刺足三裡、關元,激發體內陽氣。
最後,用太乙神針緩緩刺入腎俞穴,溫補腎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