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場辦公區,此時,在劉場長的辦公室當中,劉場長和楊書記兩個人吸著煙,都是一臉的愁容。
“老楊,你說吧,怎麼辦?我們放不放人?”
聽到劉場長的話,楊書記沒有回應,繼續默默的吸著煙,過了好一會,才緩緩地開口問道。
“你那邊接到多少電話?要求讓我們放人,都是以什麼樣的借口,都是哪一些級彆的?”
“這一個月以來,每天一兩通電話是有的,具體多少人,我隻是記了一些重要人物的名字。”
“所說的內容,無非是要讓我們執行國家的政策,讓那一些符合政策的人回去。”
“至於說級彆方麵,有來自京城的,也有來自各省份,最多的是來自各個市裡邊的,大多數都是通過林業局領導的口,傳達到我這裡來。”
聽到劉場長的話,楊書記點了點頭。
“我這邊跟你接到的電話差不多一樣多,上級領導是一點虧都不願意吃,一邊替各地的大領導傳話,讓我們執行國家的政策。”
“又一邊讓我們視林場的情況而定,斟酌著放人,千萬不能耽誤林場今年的任務,無論我們兩個人怎麼做,到了最後都是裡外不是人。”
“林業局的領導,一邊讓我們要儘快的完成砍伐任務,一邊又要讓我們執行國家的政策,時不時的就蹦出一些大領導的名字,搞得我是心慌意亂。”
聽到楊書記的話,劉場長煩躁的雙手撓了撓頭。
“我們現在林場的知青人數,達到了40,雖然裡麵夾雜著很多女同誌,沒有我們林場的正式職工,每天完成的任務多,但他們也是擔任了主要工作任務。”
“這一些知青,在我們林場基本上都是從事采伐,集材,築路,架橋等工作,為我們的正式職工幫了不少忙,部分人還擔任了技術崗位和基層管理。”
“特彆是那一些女知青,所組成的采伐連和架橋連的特殊隊伍,她們每天所承擔的任務,都不比我們的正式職工強度低。”
“前麵我們頂著各種壓力,已經讓將近10的知青回去參加高考,這已經讓我們的采伐任務,降低了不少效率。”
“如果這一次再頂不住壓力的話,剩下的那90的知青,肯定會一下子全部走完,到時候今年林場的任務,該如何去完成?”
劉場長這些話說完之後,辦公室裡麵的氣氛更加的凝重,兩個人誰也不再說話,一根接一根的吸起了煙。
又是半個小時過去,楊書這才微微的歎了一口氣。
“我這段時間,一直在想著上級領導,在電話裡跟我所說的話,領導們雖然不願意去承擔責任,但終歸是領導,我們有能用得到他們的地方。”
“現在林場這邊的伐木工作,即將進入到旺季,關於明年的工作任務,我們必須向上級打個報告。”
“跟他們說明,我們林場除去知青之後,總共隻剩下了多少人參加伐木工作。”
“明年參加伐木工作的人,減少了40,上級領導總不能還要求我們,完成像今年這麼多的伐木任務。”
“隻要上級領導,將我們明年的伐木任務降下來,那麼我們這邊就可以放人,讓那一些知青回去。”
聽到楊書記的話,劉場長的眼睛一亮,這個建議非常的不錯,直接就將球踢回給了上級領導。
隻要是將明年的伐木任務降下來,那麼少了這一些知青,他們剩下的伐木工人以及各個村子相配合,隻要能將任務完成,基本上他們就不會受處分。
同時還給了全國各地,包括京城那些大領導的麵子,將這一些知青,全部都放回去。
那他們兩個身為林場的領導,基本上就不會去得罪任何人,也不會挨處分。
想到這裡,劉場長直接同意了楊書記的提議。
“老楊,還是你的腦子好使,我這就立馬起草文件,將我們明年林場的人員數量報上去。”
“你這邊也幫我給林業局的領導通電話,將有些話傳出去,免得我這一份報告提交上去之後,讓林業局的領導們措手不及。”
“行,那你趕快寫報告吧,我這就返回辦公室,給上級領導們一個一個的打電話,先透露一下我們這邊的難處。”
“至於領導們是如何批的?我相信他們心中自有一杆秤。”
“現在林場的正式職工,加上知青是2000個人左右,這一下子減掉了800個人左右,他們心中應該會有數。”
兩個人商量完之後,就開始分頭行動,等到劉場長將報告打上去之後,林業局的領導們都默契的笑了。
他們要的就是這樣一份書麵報告,然後按照報告上麵的人數,來分配明年的任務。
哪怕明年供應的木材少了,他們的上級領導,也怪不到他們的頭上。
因為每一個人的工作量,都是有限度的,他們按照每一個人的工作量標準,要求林場每年完成多少任務,這符合規定。
生產任務上麵,找不到他們的麻煩,他們又給了那一些從全國各地,以及京城那些領導們的麵子,將林場裡麵的知青全部放回去,這一些領導們,可就欠他們一個人情。
這裡麵的彎彎繞繞,隻有那一些常年在官場浸淫的人,才能看得懂。
12月份底的時候,林場這邊宣布了符合條件的知青,可以返回原來的城市。
讓那些符合條件的知青,到1月份的時候,要完成多少的工作量,就直接可以返回。
這樣的消息一出來,整個林場的知青,全部都沸騰了起來,每一天的工作量都是暴增,林場這邊的食堂,也為這一些知青們,默契地提供了一些肉食,讓他們儘可能的能夠吃飽。
到了1月份的時候,800多名知青,符合條件回去的人,就達到了300多人,這300多人,完成了他們個人的任務量之後,就急匆匆的踏上火車,返回了他們所在的城市。
剩下的400多名知青,那也都是各顯神通,讓家裡麵的人,想辦法取得一個回城的名額。
到了1979年的3月底,整個塔河林場的知青,直接返回了90,隻剩下了不到100個人,還繼續留在了林場這邊工作。
這一些留下來的人,都是那一些比較早加入到林場工作的人,他們在這邊已經娶妻生子。
還有一小部分的人,因為家裡麵的原因,無法在城市當中,為他們尋找到工作崗位,無奈隻能留在林場裡麵繼續工作。
短短不到半年的知青返鄉潮,使得林場的知青比例,大幅度下降,能回去的基本上都全部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