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商業步行街的開業,在京城的年輕人們,直接給他們多了一處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最常見的就是正在談戀愛的年輕男女,或者是三五成群的男男女女,一有空閒的時間,就會來這商業步行街逛一逛。
哪怕他們兜裡沒有足夠的錢,可以購買商業步行街那一些看中的商品,最後也會到那一些美食街那裡去消費一波。
經過10月1號的爆火之後,這一些年輕人,都以去過商業步行街為榮,如果有哪個年輕人,沒有去過商業步行街的話,會被彆人認為是落後。
營業了幾個月之後,商業步行街的名氣,也在整個京城慢慢的打開,一直到臨近過年的時候,商業步行街的人流量,繼續攀升了一個高度。
對於整個商業步行街的管理,烏坤和李平,陳建設,陳大強,他們也在慢慢的磨合當中,得出了不少的管理經驗。
由於烏坤時不時還要去牡丹江市的農業公司,和大連市的運輸公司,以及上海的建築公司。
整個商業步行街的主要管理負責人,還是以李平為主。
牡丹江市的農業公司,由烏坤的老丈人,他們代替看管,同時也提拔了一個從農業公司,開業就過來上班的員工,作為總經理。
運輸公司有紀同文在那裡看著,上海的建築公司,也同樣有代理人在那裡看管,所以烏坤的工作,也並不是那麼的辛苦。
每個月時不時的去一趟,看一看財務的報表,同時了解一下,在這一個月之內,都有哪些需要他出麵解決的事情?
基本上要用到烏坤出麵解決的事情都很少,這三家公司的總經理,基本上就全部都能夠自己去解決問題。
轉眼間就到了1991年,北京的霧霾越來越嚴重了,那一些高汙染的工廠,也在加快搬遷的速度當中。
之前關於李安所提出來的招商引資的問題,那一些上層的領導,討論了幾個月,應該還沒有討論出一個符合雙方利益的政策。
關於這件事情,李安也是沒有放在心上,如果政策上麵沒有任何保障的話,他也不會傻到把錢扔進去打水漂。
李安看著商業步行街,經過四五個月的運營之後,各個方麵的管理問題,全部都被大哥他們給完善了出來,李安就開始了對第二家和第三家商業步行街的籌備。
因為在年底分紅的時候,他和烏坤兩個人,分彆從三家公司裡麵,又分到了350萬。
手中握著700萬,所以直接就一次性籌備兩個商業步行街。
有了上一家商業步行街的各種經驗,新籌備的這兩家商業步行街,直接複製了上一家的所有模式。
連籌辦各種證件,也全部直接複製前麵那家商業步行街的方法,直接就找人去代辦。
商業局,工商局等等部門,看到了商業步行街,取得了成功,現如今又要繼續再開辦兩條商業步行街,他們也算是積攢了一些經驗。
兩家商業步行街的籌備工作,就在3月底悄悄的進行當中,整整花了三個月的時間,一直到7月份才裝修完畢。
在第一條商業街裡麵開商店的人,已經在商業步行街吃到了甜頭,從那兩條商業步行街開始籌備。
剛剛進入到建設階段,這一些商店背後的老板就紛紛找上門,表示要將他們的直營店,也開到第二條和第三條商業步行街當中。
由於這兩條商業步行街當中,沒有再規劃批發門店,所以多出來了不少的門麵房,這一些門麵房,很快也被其他品牌拿走。
大家賺錢的嗅覺,都是非常靈敏的,看到了商業步行街的成功,紛紛都想在第二家和第三家商業步行街裡麵分一杯羹。
按照李安跟烏坤還有李平他們幾個人,所定下來的價格,每一條商業街,收回成本需要兩年的時間。
三條商業步行街的投資大概都在220萬左右,每一條商業步行街,所有的門店每個月都可以收到塊錢的租金。
兩年就是240萬,其中的40萬,基本上就已經足夠公司裡麵所請的員工工資,以及各種各樣零碎的開銷。
這個時候的工資,基本上還是在100左右上下浮動,工資上漲也要等到兩年後了。
那時候員工的工資,基本上就是200起步,一些有技術的員工,工資甚至可以拿到500塊錢左右。
7月份,新開業的兩條商業步行街,以同樣的方式進行宣傳,有了之前那一家商業步行街的名氣,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讓這兩條商業步行街走上了正軌。
李平,陳大強,陳建國,每人負責管理一條商業步行街,烏坤作為機動管理人員,也算是商業步行街的總經理,他們三個屬於每一條商業步行街的總經理。
無論商業步行街的門店生意好壞,他們每個月都會有30萬的租金進賬,管理好整條商業步行街的治安,防火,防盜,衛生,調解,等方麵的瑣事就行。
事情到了這裡,李安基本上也就沒有什麼好操心的了。
三個哥哥有事情做,每天臉上的笑容都多了不少,整個人也直接開朗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的李安,心中是感到無比的開心,隻要一家人能夠開開心心的,花再多的錢,他也感覺值。
喜歡重生七五之年代紅利請大家收藏:()重生七五之年代紅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