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的派彆對政治的風向比任何人都敏感,他們太害怕再次回到當初那個國有化時代。
所以但凡有點苗頭,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跳出來呼喊,鼓動輿論的力量。
陳平波來到單位上班第一時間就是看報紙,這篇文章的筆名是一個他不認識的人。
大多數經常活躍的南方係人員筆名他都能記個大概,但是這一次這個筆名感覺是個新人,或者說說一個新馬甲。
大概明天就會有彆的文章馬上回應,陳平波現在還不準備下場,現在還隻是熱身賽,戰場也不是在報紙上。
他需要的是用實際行動,實際的成績來回應他們,不然說破天也沒用。
為什麼?他們有西方國家的成功做背書,你沒有實際的戰績來回應,他們怎麼都不會認的,哪怕是官員也是一樣。
這些年一批又一批的官員去西方留學是因為什麼?就是因為彆人比你成功,你沒有實際戰績來證明自己,你要讓彆人如何信。
就好比隔壁大胖家,他們說自己如何優越,你信嗎?
製度是優越的,但是很多人根本分不清製度和生產力的區彆,彆說普通人了,哪怕是體製內的很多乾部都分不清。
他們對於好壞的定義還停留在生活水平的高低,這對嗎?不對。
這是生產力也就是科技水平的區彆,而不是製度的區彆,哪怕古代皇帝集中精力去搞科技也會有一些成果出來,因為完全在於科學家的腦子。
很多人對於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都沒有搞明白,所以在島國的宣傳上被洗腦了。
島國宣稱他們民族的優越性,在21世紀初對網民的影響非常大大。
但是如果把時間線拉長看,拋開近代200年底時間,那島國對上華國,那他們是樹上的猴子嗎?包括西方國家也是同樣的道理。
果然如陳平波所預料的那樣,已經等不到第二天了。
當天的地方晚報就開始回應燕京的那篇文章,標題是《誰能決定國民資產的遺失》
說實話,這篇文章雖然寫的很好,但是屬於給瞎子拋媚眼,民眾不愛看這種宏大敘事的文章,離他們實在太遠了。
怪不得在民間力量輿論上這邊節節敗退,這種文章以前寫還可以,以前是集體主導的社會。
現在大家已經轉變成以個人家庭為主導的社會,大家都為自家的小算盤打的劈裡啪啦的響。
你再搞這種宏大敘事的文章,誰還能跟你共鳴,搞不好要挨老百姓的罵。
就像80年代經濟崩潰,一大堆人失業你還能搞上山下鄉嗎?肯定不行了!
這時候已經搞包產到戶,農村的公社的解散了,你拉人下鄉誰去接收?哪家還願意接城市下來的青年?
第二天兩邊有更多人下場了,連李威都回過味來,打電話過來說熱鬨。
“我說你說這麼多,你是不是也寫了東西想下場玩玩?”
電話的另一頭李威有些驚訝,他還沒說呢陳平波居然就猜出來了,這家夥是在監視他吧。
前麵閒扯淡那麼多,他可是一點都沒有透露出他想要寫文章辯論的意頭。
李威不知道陳平波是想探一下,想讓李威去下場,他陳平波現在不需要出這樣的風頭,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政治主張。
他現在是想推出新人,想讓彆人知道,我們這一係也是能源源不斷的冒出人才的,吸引更多的人進來。
“你是怎麼知道的?我確實寫了點東西,但是不知道該發表到哪一家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