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務副縣長吳起橋的發言很得人心,包括書記一係的人,都是讚成這樣的想法。
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大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在官場上很多領導的最大思維,都是未慮勝先慮敗,把自己先摘除出來再說。
李達康就是如此,早前在縣裡當縣長的時候就是傻了,後來就再也沒有犯過這樣的錯誤了。
一切都是彆人的錯,絕對不是他的錯,就算是有也隻是負有領導責任而已。
組織部長毛誠屬於獨立人,靜看事情的發展,另一個他對於此事也不懂,所以也不發表意見。
宣傳部長裴納和統戰部長劉敏霖都跟著發言,也同意跟隨的方案。
他們還有一群老部下,有一個工業園開發區的單位,能解決很多的部下安排問題,省得老是來求他們。
一旁的縣長看出書記有意想走新路子,但是現在大部分的同誌都想走照抄路線。
原先書記也沒跟自己商量一下,不然他們兩個億開口,誰還敢反對他們的共同決定,現在大家都偏向於沿海的方案,他們兩個再強行通過新路子,那就太難看了。
縣長朱培培看向縣委書記陳平波,想看看書記是否要強行通過,要硬上的話,那就輪到自己發言了。
“縣長你有什麼要說的沒有?我現在也在糾結於用哪一個。”
縣長一看書記這樣說了,立馬就明白了,知道書記有自己的打算,選哪一個都無所謂。
不僅僅是縣長,其他人也瞬間知道書記是心裡有數的。
看似給出了選擇,實際上書記根本就沒有給他們選擇,一切都在書記的掌握之中。
所謂的兩條路,實際上根本就是一條路,到最後都在書記算計內。
“那我就來說兩句,新路老路,都是為了招商引資,我們要看自己的目的是什麼。
具體的還是在縣委的決策之中,而不是取決於工業區的建設製度。
新路和沿海的路,隻要能能為我們所用,切實可行,那都是好路。”
縣長朱培培說了那麼大一圈,實際上等於跟沒說一樣,很圓滑的直接繞過去了。
“既然大部分同誌都選擇沿海的成熟方案,那就直接走沿海的方案。
不過我們現在對沿海的方案也不過是照搬,和個地方沒什麼兩樣。
那就要做好兩手準備,不要把調子定的那麼高。
還是定為正科級單位,不要有太多的包袱,輕裝上陣。
就算以後有什麼事情,也能夠從容應對,不會出現什麼大張旗鼓給上級要編製,後麵又暗淡收場。”
前麵書記講的按照沿海方案,大家都心裡暗喜,結果峰回路轉,又不要太張揚,直接把副處級壓縮到正科級單位。
本來是也應該欣喜的事情,經過書記這樣一壓製,把那點喜悅一掃而空。
丁君祥一聽是這個結果,馬上就跟隨而上。
“還是書記想法成熟,富有見地,我讚成書記的意見。”
對於丁君祥直接攤牌的行為,隻能無語。
副書記高偉也跟隨表示讚成書記的意見,是老成謀國之言。
隨後一聲不吭的組織部長毛誠也讚成縣委書記陳平波的方案。
一下就如同倒塌的骨牌一樣,大家都知道大勢已經朝書記這一邊一麵倒的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