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府城城門大開,明明已經下午,但大股的騎兵卻還是源源不斷的駛出府城。
隨後在劉宗敏的旗號下,向著開封方向疾馳。
而更早得知消息的開封,也早在一天前,便將河南發生的事情,通過驛站,發往了京師。
此刻京師。
寬大乾清宮內,崇禎坐在上首,看著眼前奏折,眉宇緊皺。
下方,王承恩拿著一封封軍報,不斷高聲宣讀出來。
“...故而南陽府與張獻忠部的交戰,湖廣左良玉部損兵八百,軍馬器械無數,亟待朝廷補充。”
又念完手中一份報告,王承恩正要拿起下一封,上方的崇禎,卻隨手丟下奏折,麵含惱怒和無奈的看向下方:
“諸位愛卿,關於河南眼下局勢,諸位有何見解?”
崇禎不再處理政務,王承恩也放下了手中新的軍報,隨後喝了口水,微微潤了潤喉嚨。
而在王承恩另一邊,崇禎目光看去的方向,幾個身著紅袍的一品大臣,正坐在椅子上,麵容嚴峻。
此刻崇禎發問,大臣們紛紛看向中間,一位儒雅異常,麵容自帶英武的儒雅老者。
看著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對方,崇禎也是皺著眉,直接點名:
“丁啟瑞,你身為兵部尚書,有何見解?”
東林把持朝政,朝堂上彆的不好說,官員的儀容是極富氣質。
不同於孫傳庭的內斂,此刻丁啟瑞僅是靠著外表,眾人看去便覺得是一位頂尖儒將。
隻是此刻這位儒將聽著崇禎點名,眼底卻閃過一絲慌亂與無奈。
為何?因為史書上對丁啟瑞最多的兩句評價,便是‘啟瑞不知兵...’和‘故而遁走...’
他之所以能當上兵部尚書,除了能乾的都被崇禎砍完了,沒砍的也不敢上外,還有就是東林一脈的大力支持。
此刻崇禎詢問對策,正如了曆史上的評價,啟瑞不知兵,不知該如何回話。
現場一時間有些沉寂,崇禎見此眉宇皺的更緊,正要帶著責備開口,丁啟瑞終於開了口:
“以下官拙見,還是應當儘快催促孫傳庭出關。”
一句話開口,打破了沉寂,上方崇禎聞言後,臉色也稍微緩和了一些。
看著崇禎臉色緩和,丁啟瑞鬆了一口氣,雖然不知兵,但察言觀色揣摩上意,丁啟瑞卻知道的很。
而且讓孫傳庭出關,不僅能討到崇禎歡心,也能給潼關的士紳大族,一個交代。
丁啟瑞說完,周圍東林大臣微微投來滿意色彩。
孫傳庭在潼關,乃至整個陝西三邊,都在大搞查田,早就將山西的士族逼的苦不堪言。
雖然朝中眼下並無陝西一脈的大臣,但天下士族是一家,若是讓其他地方看見孫傳庭這麼搞出了甜頭,其他地方都有樣學樣,那還了得?
現場氣氛隨著這句話後,漸漸活躍了起來,崇禎也並非完全愚蠢,在丁啟瑞這句話後,立即提出了異議:
“可眼下闖賊坐大,孫傳庭也一直說兵新募不堪用,若是貿然出戰...”
崇禎沒有繼續,此刻將孫傳庭解釋的話語說出來,不僅是心中確實有些擔憂,也是希望有人能出來打消自己顧慮。
畢竟李自成的發展速度,已經完全超出了崇禎的預期。
再不想辦法遏製,不等孫傳庭出關,李自成就能打進京師了。
看著崇禎有些支吾,丁啟瑞如何不明白崇禎想法?於是立即接過話頭:
“微臣反對此論!”
站起身,丁啟瑞義正言辭,崇禎看著眼神一亮,麵容上也浮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