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對榮安公主的作為惱怒非常,將人召進宮訓斥了一頓,又命她回府好好反省,最近不許出門。
最重要的,還是抓緊為其另選一個駙馬,好平息外界的議論。
不過為了等守孝的孟謙,榮安公主錯過了適嫁的年齡,如今已經十八歲。
這個年齡的男子基本已經娶妻,不少都有了孩子。就算是因為種種原因還沒有成婚的,都早已定下了親事。這就是個問題。
而且當朝的駙馬可不是什麼好差事。當了駙馬後不能科舉也不能參政,甚至不能插手原本家中的產業。
就是說,隻要成為駙馬,就兩邊都不靠,隻能無所事事的等待公主召見,隨傳隨到,伺候好公主。並且還不能住到公主府裡麵,隻有在被公主召見的時候才能前去,平時要住在自己的宅邸。
這樣的情況下,很多官家子弟,甚至普通百姓裡麵有抱負的男子,都不願意尚公主。
這也是為何理國公府當初沒有選擇長房嫡子尚主的原因。
皇帝也不好強硬的要求臣子家中的孩子與公主結親,於是讓身邊的劉公公放出消息,看看哪家有適齡的男兒,不論嫡庶,甚至年齡小一些也可以,隻要願意與皇家結親,都可以私下讓女眷進宮稟明皇後。
彆說大部分朝臣都希望自家的子弟進入朝堂,畢竟家族有勢力可以庇佑。就算是想舍棄一個兒子換前程,在公主被爆出這等醜事的情況下,也不願意在此時表示願意結親。
因為在這個世界,對女子的貞潔看的特彆重。若是若是外力不能抵抗,也還算是情有可原。但自甘下賤,哪怕是公主,也讓人不齒,無法接受。
畢竟大家同朝為官,都要臉。被人議論起來不好聽
這個時候,周卿想起了被趕到莊子上的大兒子。
之前榮安公主很早就和理國公府定下親事,他完全沒有讓兒子尚主的想法。
可現在情況不一樣,如果這個時候幫皇帝解決了公主的親事,皇帝一定會更信任自己,沒準還會優待自己,讓自己更進一步。
而且周子安至今沒有相看過,年齡也適合。
當年在將妻子和兒子送走的時候,他瞞的很好,除了府裡的人,誰也不知道。事後他敲打了所有下人,不許他們往外透露風聲。
不過沒有當家主母和其他府邸交往,時間長了總不是個事。
於是在一年之後,他才對外宣稱,林氏為家人祈福的時候,遭到匪徒劫掠,在外一晚才逃脫回府。
回來後深感無顏麵對夫君,也是想繼續為故去的父母和兄長祈福,主動要求前去莊子上吃齋念佛。
而大兒子周子安孝心甚重,也請求和母親一同前去。
自己感念兒子的心意,便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但林氏住在莊子上,不能主持後宅事務,自己又不願意停妻另娶,便讓家中的一個學過管家理事的姨娘掌管後宅。
為了不怠慢與自家交往的其他夫人,便將這位姨娘抬為平夫人。畢竟不能讓一個妾室和其他正頭娘子相交。
這平夫人官府是不承認的,隻是私下的稱呼,其他官員也不想在這種小事上計較。
而周卿又沒有休妻,給出的理由也充分,禦史也並沒有對其彈劾。
所以外人根本不知道這兩母子的遭遇,也不知道周卿懷疑大兒子的身世,更不知道林氏還生下了一個女兒。
於是在有了讓大兒子尚公主的想法後,他便派府裡的婆子去通知莊子上的兒子一聲,讓他回府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