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安不像原身,隻能寄希望於考取功名。他決定另辟蹊徑。
那天他趁著周卿大宴賓客上門鬨事,不隻是為了讓其當著眾人的麵出醜,無法拒絕自己拿走母親的嫁妝,也是為了觀察在場人的麵相。
看看誰最近家中有變故或者不能解決的麻煩,自己就可以出手幫忙,算是搭上一條線。
這樣慢慢的有口碑傳出,自己接觸的人地位會越來越高,總有一天能結交到周卿高攀不起的人物。
這樣的情況下,自己有了靠山,諒便宜爹也不敢再對自己做小動作了。自己還可以有機會為原身和林氏討一個公道。
還有就是,在小院中生活了多年,林氏總和原身說起林將軍的死有蹊蹺。
當初大將軍府男丁全部戰死,剛過不久將軍夫人也離世,且還被皇帝訓斥。
林氏隻顧著傷心難過,心裡還有不少惶恐,根本沒時間細想。
緊接著,自己和兒子處境也發生了變化。事情一件件接連發生,不容她有疑惑的時間。
可到了村裡後,雖然活的艱難,但空閒的時間很多,也讓她能靜下心來思考。
撫西將軍的名號是從上上輩就傳下來的,也就是說,林氏的曾祖父就被先帝賜予了這個封號。
林大將軍自小就被父親帶在身邊,一直生活的軍營之中,很小就展現了領兵打仗的本領。
林祖父多年征戰沙場,身上暗疾不少,所以不到六十就已經病故。
在林祖父去世後,先帝讓林大將軍繼承了撫西將軍的封號,取代了林祖父在軍中的地位。
林大將軍後來娶妻生子,除了小女兒留在京城,三個兒子也自小就被帶入軍營長大。
父子四人都有足夠多的戰鬥經驗。且他們都是謹慎的性子,一切以軍士的性命為重,從不曾為了立功就拿人命不當一回事。
且那次的戰役,起初隻是不起眼的一場小戰爭。
林大將軍鎮守邊關多年,像這樣敵國企圖進攻的場麵不知道經曆了多少次。怎麼會突然就貪功冒進,企圖打入敵人的腹地呢。
且那援軍並不是從京城出發前去支援,隻是在邊城的府郡休養生息。守城的將士都會輪流回到府城,調整作戰的狀態。
府城離鎮守的邊關並不遠,就算沒收到消息不急著趕路,一天時間趕到也綽綽有餘。
可援軍卻姍姍來遲,一直到鎮守的官兵頹勢儘顯,就要被人攻進城才趕來支援。
要知道林將軍作戰經驗豐富,在發現敵情的第一時間必然會讓人去府城報信,那麼這些人的晚到就很耐人尋味。
那援軍的小將回京述職,上報的情況是林大將軍帶領手下兵士強行衝入敵人腹地,中了對方的埋伏才會致我軍傷亡慘重。
可除了林氏的三個哥哥當場戰死,林大將軍身受重傷,其餘的將領竟然都毫發無損,甚至後來為了邊關的穩定紛紛受到重用,都被提拔。
這不得不讓林氏覺得其中有陰謀。
這些話不能對著外人說,畢竟皇帝已將此事蓋棺定論。金口玉言,不容人質疑。
林氏時不時會和原身說起這些,她也無法改變什麼,隻是心下不甘罷了。
原身努力讀書,希望有一天出人頭地,也是期盼著自己能官居高位,有能力和人脈探查一下當年外祖家的事情。如果發現蛛絲馬跡,可以在金鑾殿上為外祖一家鳴冤,恢複其的名聲。
林大將軍為了朝廷和百姓在邊關多年,不能讓他背著罵名這樣死去。
周子安想著,等有機會,他也要探查一下當年的事情,為原身的外祖洗刷汙名。
其實隻看誰從中得益最多,就可以從中看出端倪。無非就是那幾個被提拔的將領和回京述職的小將其中有人有問題。
或者府城的郡守也在其中摻了一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