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漸漸地都走儘了。
曹家父子也走了。
張父張母就去買了二十斤麥麩子,十斤粗玉米麵。
張父挑了兩桶水,用刷子把豬圈內的豬槽給衝洗乾淨。
把老母豬趕到另一處圈裡。張父又把另一處圈裡的豬槽給衝洗乾淨。
張父又回家挑了半桃子水來,就把麥麩子摻玉米麵,少量多次喂給大豬小豬吃。
看大豬小豬吃的都挺歡,老兩口也就放心了。
鎖好門,老兩口就回家吃了午飯。
下午就讓張浩然開著三輪摩托車,又找來大板當階梯,一家三口先是把兩頭母豬趕上車,用繩拴住帶在兩邊車幫子上,為了防止豬跳車。
張浩然還用鐵皮把車廂一圈給擋上。
九頭小豬直接抓住給放進車廂裡。
張父張母隨即也都跟了過來。
大丫一下子看到姥爺姥姥都過來了,開心地迎了上去,一伸手,就把二人給抱了下來。
三個多月未見,老兩口就覺得大丫又長高了一些。
八月十五,下禮是三丫和金旺兩個一起去送的禮。
既然認了親,一年三節禮是必須要下的。
這是大丫的決定。
吳水秀與金明都親熱過來喊張父張母,“爸,媽!”
二人也很是開心!
二人雖長得不精氣,但心是實在的。
吳水秀把張父張母往堂屋拉,“媽,爸,走,進堂屋喝杯茶歇會兒!”
張父張母齊齊說道“好閨女,先讓浩然把豬給抓進圈裡哈?一會兒再坐!”
吳水秀,“我見到爸爸媽媽開心!”
張父張母“我們見到你也開心!”
老周氏聽到院子裡的動靜,她放下手裡的針線和老花鏡,拄著棍站起身來,走出老屋,出來和親家們打招呼。
“親家來啦?”
老周氏溫聲軟語,很是親和。
“來了,老嫂子,你身體還好吧?”
張母迎上前去,抓住老周氏的手,“老嫂子,你手這麼涼?
你身上沒穿薄襖嗎?”
“穿了!穿了!剛剛我在縫製衣服。
因而手有些涼!”
兩個老的閒談碎語間,張浩然把三輪摩托車向西廂北山巷子裡倒去。
西廂與牛棚之間的距離有一米八寬,三輪車的後車廂是一米六寬,間距剛剛好。
張浩然先是進入車廂裡,把九頭豬仔給抓了出來,一頭一頭遞給大丫。
大丫把九頭豬分開放在兩個圈裡。
四個小豬放在一起。五個大的放在一起。
打開三輪車的後廂門,大丫把兩塊大厚板子棚在後鬥門處。
張浩然把固定老母豬的繩給打開,引領著兩頭母豬下了三輪車,然後給趕進南北圈中間的兩個隔間裡。
大丫當即就舀來豆腐渣和麥麩子摻拌,把大豬小豬都給喂了。
發現它們就如惡狼撲食,胃口大開。
有稀有稠,既解渴又解餓。
一看就知道是被餓狠了的。
大丫沒有敢多喂,一下子吃多,會傷胃,要循序漸進才行。
這些大豬小豬雖然都瘦,但體型,是那種長板型的,能長大個子。
很令大丫滿意。
為了喂豬,大丫還去新華書店,買了兩本養豬的書。
準備工作都已經做好了,就差實踐了。
留張父張母在家吃晚飯,被拒絕。
大丫也不強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