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好了許大山,眾人回來,按照許褔貴的安排,凡是來幫忙的,中午都又在許大丫家吃了一頓飯,算是回喪席吧,許小山兩個姐姐,也拿出來一些錢幫襯著。
總共坐了四桌人,來幫忙的就有三桌,每桌六個菜,兩葷四素,大白米飯一個湯。
眾人吃過,幫忙送桌子板凳盤碗。
人群散儘,家裡頓時冷清起來。
許小山當即也就回去了,他是倒插門,不當家,身上也沒有錢。
他哥死了,他婆娘孩子都沒來,他嶽父是個強勢的。骨子裡就有些看不起許家,要不是自己沒有兒,閨女又死活願意跟許小山成親。他都不打算同意的。不過,丈母娘是個好人,拿他如兒子般疼護,但也不當老頭子的家。因此許小山的日子多少也有些憋屈,但他會忍,若不來當上門女婿,家裡又窮,哪裡能找到合適的女子?
就如他哥長的是一表人才,一來因家窮,二來有羊角瘋,沒有法子才娶了他嫂子吳水秀這樣好賴話不分,還是個身材長相畸形的半傻子!
一張嘴不罵人不說話,還會撒潑打滾。是個讓人頭疼的主。
許大秀和許小香,姐妹倆和吳水秀的關係也不好,都因吳水秀那張臭嘴,如今沒了她們的哥,她倆有心想幫襯一下,可是自己家也有孩子要養,看著那一挫一抹的五個孩子,姐妹倆頭都疼。
姐妹倆合計到夏收忙季過來幫忙,平日裡也沒法老跑過來。於是二人交待了大丫一番,各自掏了五塊錢遞給大丫,讓她照看好弟妹就走了。
十一歲的許大丫也沒推辭,把兩張五塊錢收好,送了送兩個姑姑。
再回來時,把零亂的屋裡收拾收拾。
看著年幼的妹妹和小弟,心裡長歎一口氣,以後這個家全靠自己了。
許大山活著的時候,已經把花生種下地,由於無錢買地膜,這會子花生還沒有出齊。
本來家裡九口人,有十八畝地,許小山的戶口轉去嶽父家,家裡自然也是沒分他的地,但因父母去世,他從嶽父那要了錢給爹娘送殯,單憑一頭驢子錢,沒夠。
於是他嶽父就提議要分他父母的地,許大山當即就厚道地分給了許小山三畝地,家前屋後麼廢地也將近二畝地,許大山折半,把大田地分給了自家弟弟。
這樣,他家還剩十五畝地,種了四畝花生,一畝瓜地,十畝麥子。
許灣莊人均二畝地,不算多,比起陸集村陸湖楊湖,那人均五六畝,甚至七八畝的都有。
忙天都累死個人。
一場春雨一場肥,花生如春筍一般全都出齊了苗,當然,草兒也都生機勃勃的跟著長的特彆旺盛!
本來大丫還正在上學,已經上了三年級了,到了暑假,再開學就上四年級了。
這下子許大山死了,彆說她不能去上學,再開學就連二丫三丫都沒法去讀書了,隻怕到時家裡沒錢交學費啊!
許大丫決定她自己先不去上學了,二丫和三丫還得繼續去讀書,怎麼著也得把這學期的書給上完。
於是,她這個家中的長姐,每天早早地起床,把飯做好,讓二丫三丫趕緊地吃飯,把書包帶著,拿著鋤頭鏟子到花生田裡去鋤草。
因花生田在去學校的路邊不遠處,一邊鋤草一邊能看到同村小孩去學校的身影。
每到這時大丫就會催促二丫和三丫趕緊去上學。
四畝花生和一畝瓜地,在許大丫每天如小蜜蜂一樣辛辛苦苦地去鋤草,倒也沒見荒了。
隊長許褔貴見狀,才算鬆了一口氣。心道大丫這孩子真是個勤快又懂事的好孩子。
轉眼麥子就黃了,眼看就到了夏收的季節。
這時候收割麥子,也基本全靠手握鐮刀割麥,但也有小型收割機,能一下子在地裡把麥粒兒給脫打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