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大年飯。
下午老周氏發話,要包扁食。
初一吃素。
老周氏不放心大丫,怕她一個小丫頭做不好!
就親自動手。
洗了蘿卜,擦成絲,撒上醃殺殺水分。
又燒了熱水,燙了粉條。
又把豆腐切成豆腐碎,放在熱熱的油鍋中翻炒一下。
加上蔥薑碎,調成一個蘿卜粉絲豆腐餡的。
老周氏親自和麵,醒麵。開始調餡,放鹽,放些香油。
她每做一步,都對大丫說:“鳳啊,你看看,奶奶教你,以後這事都交給你做了!”
大丫覺得也沒有什麼好學的,很簡單嘛!
但嘴上卻乖巧地答道:“我知曉了,奶奶!”
其實大丫從五歲起就學習和麵,擀皮。
那是自己親奶奶教的。
大丫覺得親奶奶要比老周氏好多了。
但不管怎樣,來到這裡,成為一家人,就要學會尊重和謙讓,大丫覺得這是做人的準則。
老周氏雖然平時很少笑,但手還是很巧的,縫衣服、鞋襪,用高粱梢杆子縫鍋蓋胚子,編筐頭,蒸饃用的篦子。
還會繡花。
家裡的枕頭上的花朵都是老周氏親手繡製的。
晚上下的扁食也叫包湯,吃的。
吃完了,要守歲。
莊子裡十多歲的男孩女孩聚集在莊子後麵的打穀場上,在做遊戲活動。
男孩子搬著腿,單腿跳,互相用力攻擊彼此的膝蓋,叫鬥雞。
女孩子們丟手絹。
玩膩了,又全部起來在一起拔河,再就是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
大丫沒有去,三丫跑去了。
是金知俊家的金華和金慧一起過來找的。
夜越來越深,孩子們的玩鬨聲沒有消減。
大丫燒好了熱水,先是打給老周氏,讓她洗臉,再換盆泡腳。
再就是吳水秀和金明。
洗完後就都上床捂被窩睡覺去了!
大丫沒有出去喊三丫,任由她瘋一晚上吧,一年的最後一天。
家裡就剩金德順一人,他在堂屋的飯桌邊坐著,找來一個瓦盆,在裡麵燃起了木柴,火花劈啪炸響,也烘退了一屋寒氣。
金雲這次回來給他買了一台收音機,他把聲音調的很小。
收音機每天分時間段在播放著名評書演員劉蘭芳演講的《楊家將》。
還有單田芳演講的《七俠五義》。
金德順一邊聽著收音機,一邊等候三丫歸家。
等啊等!
午夜,鞭炮齊鳴,衝天炮,響徹整個莊子。
三丫帶著一臉滿足的笑,回到家中。
“爺爺,爺爺,謝謝您等我啊?八爺爺家買的衝天炮可響了!”
金德順慈愛地看著這個靈動的孫女,並未因她大聲就苛責她。
初一早上下扁食,中午熱年三十的盛菜。
下午,金雲去縣火車站買了返程的車票。
初二,是金雲離開的日子。
金雲買的是下午三點五十從蚌埠出發開往蘭州的火車。
大丫早早地就開始做中飯,為姑姑送行。
得知金雲要走,老周氏的眼淚就如斷了線的珍珠,一會兒哭,一會兒哭!
金明看著,不知所以!
想勸說又不知如何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