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來又一年。
趙橋東麵的窯場在正月十六這日正式開工了!
這日,天明,鞭炮就沒停過,也不知道放了多少盤炮,大概整個窯場的場地都挨著放一遍了吧?
大丫坐在教室裡,耳邊還遙遙傳來鞭炮聲!
大丫想了,等到收麥子時候去問問價格,看看家裡的錢能買多少塊磚?
過了二月二,春季留茬口的地都開始忙碌起來。
凍了一冬的坷垃筏子地,凍得又酥又碎。
春回大地,那地裡的草芽很快就長出來了。
大丫帶著三丫利用早起的空兒去兩塊留春的地裡去拔草。
地裡的草兒種類很多有麥眼珠、麵條菜、馬齒莧、芙苗秧、婆婆丁等等。
兩人各背一個柳條編的糞箕,把草裝滿就回來,喂牛喂豬喂雞。
青草嫩嫩的,多汁多水,牛豬雞都特彆愛吃。
拔完草後,姐妹倆再利用下午放學的空把家裡的土雜肥,一車一車裝進板車裡,拉進留春的地裡,均勻有間距的倒成一堆一堆,然後用爪鉤扒開曬乾,再用鐵鍁給撒開。
瓜地上的土雜肥上的比較多。
花生地上的就少些,金德順說,上多了會生長一種叫養蛙子白胖胖的害蟲。
怕生長害蟲,在犁地串埂的時候,大丫特意去買了一種叫六六粉的殺蟲劑,拌土撒在埂趟裡,這樣能殺死蟲卵。
為了能保濕保暖,大丫特意去大隊供銷社買了一款新出的叫地膜的薄如蟬翼的塑料紙,覆蓋在種好的花生趟埂上。
地膜有些小貴!
但大丫還是咬牙買了。
西瓜種和小瓜種埋在潮濕的麥芒糠裡催出芽,然後再種在地裡,蓋上薄膜,兩天的時間裡就全出苗了。
這些細微的活都交給金德順管理了。
在地膜上扣洞眼,掏苗,培土。
金德順每天倒背著雙手來回在兩塊田裡跑,樂不思蜀。
看看彆家沒用地膜覆蓋的花生田,瓜田,都還在似露非露地往上頂土。
而自家地,往地頭一蹲,這麼打眼一瞧,那一株株胖墩墩的花生苗,長勢真的喜人!
由此可見,人的思想要進步,不能固步自封!
幸虧大丫頭當家,到時候自家的瓜肯定能搶到先機。
如金德順所願,在自家油菜成熟的時候,他家的第一批大西瓜和小瓜子上市了,毛豆角也上市了。
依然是小周派車派人來摘瓜摘豆。
這天,依然是小孫開的車,不過不是皮卡,是一輛藍色長鬥的單排駕駛的貨車。
大丫還沒去上學,就來了。
大丫讓三丫去上學替她請了假,她去莊子裡請了人,幫忙摘毛豆。
本來她想出錢省事。
但被嚴英阻止了。
嚴英說:“都是本莊本土的,哪裡需要開什麼工錢,你找了彆人來幫忙,到時候彆人有事時候,過來張個嘴,咱也過去幫個忙就是了!
也不用大魚大肉的招待,因為忙也沒時間做飯不是?
就熬稀飯,蒸饅頭,炒上一鍋豆芽,吃飽就成!”
大丫一聽,原來這樣也行?
於是就找了五個人來幫忙,加上嚴英六個人。
當然有嚴英在,金誌也跑不了。
大丫和了一大盆發麵,放在豆腐鍋的熱水裡,差不多兩個小時麵就發了。
金德順在瓜地裡看護著選瓜摘瓜,時不時提醒小周的夥計注意腳下,不要踩到瓜苗。
吳水秀則在另一頭的毛豆地裡摘毛豆角。
金明一早就去溜鄉賣豆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