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家的西瓜,摘了兩茬賣後,市場上西瓜就多了起來。
小周就沒有派人過來摘了,賣不上價!
早春豆茬出來,金德順與老周氏在地膜裡套種了綠豆,邊頭上種了紅小豆。
小瓜秧比西瓜秧敗的要早。
力用過了,便不再開花了。
金德順留下十來棵澆了水,希望能夠再開花結果,可以摘給家裡的孩子們吃。
其餘的小瓜秧就被他給砍掉了,稀稀疏疏種了豇豆和玉米。
豇豆愛拖秧子,就讓它們往玉米杆子上爬。得風結莢多。
一畝三分地早春花生也可以拔了,如小周所說賣鮮花生。
星期六下午,大丫拔了兩小段花生,摘了兩口袋鮮花生,差不多百十斤,想著先去試試水。
第二天是星期天,大丫讓金明挑著鮮花生,她自己則挑兩泥包西瓜,大概有七八十斤的重量。
隔河十裡遠,確實運輸不方便!
大丫咬著牙,把西瓜挑到渡口,輕輕地把西瓜放在地上,才狠狠地喘著粗氣,讓心臟好受些。
般靠岸,等單身行人先上船,金明伸手接過大丫手中的扁擔,輕鬆地把西瓜挑上船,大丫也趕緊地上了船,站立,把西瓜扁擔接在手中往上拉緊,防止西瓜從泥包裡滾出,再滾進河裡去。
大丫對於金明的舉動,很滿意。
覺得他也在努力地改變,讓自己努力改變為一個稱職的父親。
金明下了船,又把花生挑上船。
對於經常賣菜的大丫,幾個擺船人都認識她。
隨著土地再次動蕩,分包到戶。
渡口也沒在設置單獨收費的了。
應該是被四家人給承包了。
兩家一組,分單雙日來擺船,誰擺誰收錢。
大丫直接掏了一塊給了過河費。
因為自己父女各自挑著一副挑子,占了整個船頭,上下都耽擱時間。
下了岸後,大丫從泥包裡撿了一個三斤左右的西瓜送給擺船人。
擺船人也沒有推拒,直接收下。
父女二人挑著擔子,直奔大菜場。
大丫首先找到小周,把花生直接兌給了他。
小周說:“金鳳啊,現在垓下市場還沒有鮮花生出現,我也不知道能賣什麼價,我先賣賣看,咱爺倆再談價錢!”
大丫爽快答應:“周叔,花生交給你了,你當家,賣完隨便你給我多少錢。”
大丫說著,從泥包裡挑揀兩個大的西瓜抱進小周商行裡:“哥哥們辛苦了!
來,這是妹妹犒勞你們的!”
大丫說完,爽朗的哈哈大笑起來,露出一口整齊的白牙,眉眼彎彎。
安排好花生的歸宿,大丫就讓金明回家。
她則找了菜場的一角空地上,把兩隻泥包放在那裡,把扁擔抽出,放在腳下,把泥包鋪平整,把大大小小的西瓜堆放在一個泥包上擺放好,等待著顧客光臨。
攏共挑來十六個西瓜,送出去兩大一小三個。
泥包裡還剩十三個。
大丫的左右都是農家來賣菜的,有韭菜,邊摘邊賣。
有茄子辣椒豆角子,都不多,見樣一點。
他們的年歲大些,自家地種的,帶來賣,多少見個現錢。
不一會兒,就有人問大丫,“小姑娘,你這西瓜怎麼賣?”
大丫說:“五毛!”
那問價之人是一名四十多歲的婦女,看她穿著不像是農村人,因為她的手腕上還戴著一隻手表。
“現在西瓜哪有這麼貴?沒想到小姑娘長的過漂亮,這麼會要價?”
大丫笑,眉眼彎彎!
“阿姨,瞧您說的,長漂亮又不是錯!
要的高,五毛錢一斤也不算高呀?要知道我從河南挑到這裡流了多少汗啊?不就是想多賣兩個錢攢學費!”
“哦?你是坐船過來的?”
婦人問道。
大丫點頭,“可不是嗎?要不是隔條河,直接順路,我就用板車也能多拉一些過來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