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媽,我沒彆的意思,就想見見她,幾年沒見,忽然間想到她,那種刻骨的思念如雨後的竹筍,瘋長,抑製不住!”
大丫說著,眼中浸出淚花。
“我知道環境造人才,她從小心思通透,本就不笨!
當年若是留下跟著我,吃不飽穿不暖,肯定也遭老罪了。
我知道當年能讓大舅帶走她倆,也是不易了,來到這裡給您增添了許多麻煩。
不過,打我話上來,我現在已經長大,她們正在長大,我會讓二丫和四丫記住大舅和大舅媽您的好!
沒有你倆精心安排,也沒有她倆如今優越的生活。
我要教會她倆學會感恩。
她倆體會不到我和三丫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要說貼心,還是三丫最貼心,她表麵上憨憨傻傻,事事都抱著吃虧的態度。
其實她心中有數。
一家人過日子,若是人人都精於算計,那還有什麼溫暖可言。
都不願意付出,那最後隻能餓死!
當年若是我自私,心中不為弟妹媽媽著想,央求大舅把我帶出來,隻怕媽媽和妹妹弟弟都成為枯骨了!
不過,也許大舅不會帶我出來。
因為我是老大,就像大舅一樣,他身為長子,為了外婆和媽媽能夠更好的生活,他毅然決然地去報名參軍,這樣有津貼和糧票,而且大隊與生產隊都會相應地照顧外婆和我媽媽。
我和大舅一樣,有顆隱忍包容心和吃苦耐勞精神,沒有我們的付出,哪裡會有回報贈於他人?”
大丫說出這話,語帶雙關的意思。
她也是潛意識裡在提醒大舅媽曲文娟,彆一副嫁給大舅很吃虧的樣子。
當年若不是大舅縱身一躍跳入黃蒲江救她一命,她要麼淹死,要麼被人糟蹋,要麼下鄉。
丟下幼弟和新寡母,都不知道該如何生活。
大舅一輩子可謂是當牛做馬,所做所得都是奉獻精神。
前期為老娘妹妹,後期為妻子為老丈母娘和小舅子。現在繼續為妻為兒女,每日不停地工作。
不過,為妻為兒女,是應該的。
是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
曲文娟似乎也聽出大丫的話外因,不過,她也沒生氣。
而是說“我真是服了你了!我這就給你大舅打個電話,讓他打個長途問問鄭希武,啥時候把四丫送過來?”
大丫說“他不送過來也行。
我可以去南京找他們,給我一個他們住址就行了。
見到四丫,我回家也好和媽媽交差。
七年了,多少風雨夜,特彆是打雷的天氣,媽媽尤為想念她倆,擔心她們怕打雷,有沒有挨雨淋?有沒有穿暖?有沒有挨餓?
媽媽雖然傻,但是她也有母愛。
我們都是吃她的奶水長大。
何況媽媽也不是先天性癡傻,她也是因為生活疾苦,後天造成的。
生活的苦難造成她的精神上和身體上的殘疾,她已經夠可憐了。
她是付予我們生命的人,我們有什麼資格去嫌棄她?
所以,即便二丫和四丫送人了,她們也不應該忘記生她養她幾年的生母。
在以後的日子裡,我不會把贍養母親的責任分擔給她們,因為她們的養父母需要她們贍養。
我隻希望,她們每年都要去看望媽媽。
這樣會讓媽媽很欣慰。
讓她知道她生的孩子,無論在不在身邊,走多遠,心中都記掛著她,因為她是我們生身的媽媽!”
此刻曲文娟也很動容,能有個這麼孝順又懂事又有能力的孩子,也算是她那個小姑子,傻人有傻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