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紛紛掀開被子穿上鞋,跑進院子裡用手去接雪花。
看著在院中瘋玩接雪戲嬉的幾人,金旺小臉一繃,大聲說道“曲不離口,拳不離手,一年之季在於春,一天之季在於晨。
我們不能因為天氣變化就懈怠自己。
今天早上下雪,我們就不跑步了,那就繼續紮馬步,練習吐呐,然後翻單杠和拉吊環,也可踢打沙袋。”
說完他就去壓井溫水,讓兄弟姐妹洗洗臉,醒醒腦子。然後帶頭站在院子裡的車棚下開始練習紮馬步及一吸一呼的吐納。
十分鐘後。
金旺推開曾經的豬圈,打開燈。
略暗的豬圈立馬明亮起來。
原來走道的兩側是露天的,夏天搭蓋遮陽網,冬天蒙蓋塑料布。
自從把小樹林讓給大雙家蓋房後,把豬搬走了。
北側露天的部分,被嚴成買了石棉瓦給搭上。
南側裡麵關著的是雞鴨鵝,上方依舊搭的是塑料布。
北側曾經是四個圈,中間兩個是母豬圈,兩邊是子豬圈。
為了讓金旺幾人有個寬敞的練功場所,嚴成就把母豬圈的中間那道牆給打斷式拆了,
往裡麵沒有拆,因為從房梁棒上吊著四個沙袋。
那單片牆體要承重沙袋的重量。
在圈裡的空闊處焊接了一組雙杠和單杠。
在走道的上方,又焊接兩組吊環。
靠邊的兩個圈內,一個是大雙家的,堆放著雜物。
金旺家的則堆放的是劈好的木柴。
這就是等於兩家隻要打開邊側的院牆小門,都可以同時進入這個廢棄的豬圈,兩家孩子都可以進入鍛煉身體。
走道南側三個圈,大丫家占兩個,大雙家占一個,裡麵都是用來當做雞圈,在外側牆邊留有供雞鴨鵝自由出入的洞門,晚上雞鴨鵝進圈後,人可以從裡麵進入,把洞門關上即可。白天洞門是不關的,雞鴨鵝可以進入洞門裡下洞。
幾人在裡麵練習了半個小時,就出去回房進入早讀時間。
而金旺則帶著小熠熠換上雨鞋去東邊豬圈裡去鏟屎喂豬。
大丫在弟妹們練習紮馬步又去踢沙袋熱身時,她進入堂屋收拾屋子,把扔在地鋪上的幾床被子疊好,給抱在各個床上,又把地上的魚鱗袋子做的褥子也給疊好塞入床底下。
奶奶活著的時候對她說初一不掃地,會把財氣掃走。
可是看著水泥地上的灰尖與麥草屑及食物渣和爪子殼花生殼,大丫又怎麼可能忍住不掃地?
那都是封建迷信。
雖然她心裡是這麼想的,但還是維持了奶奶的習慣,沒有把垃圾掃出去,而是在門後麵,等到初二在給掃出去。
把屋裡收拾好後,就忙去洗漱做飯。
初一吃剩飯,表示家裡過得有餘糧。
大丫把昨晚上的沒有下的餃子放在鍋裡蒸熟。
又煮了一鍋紅豆白米粥,把剩菜熱一熱,早飯就算做好了。
冬天,灶房是最暖和的地方。
不過妹妹弟弟們經過了熱身,哪一個也不會覺得寒涼。身上都向外散發著熱意。
大雪是將近淩晨天明時才下的。
農村流行一種說法,不論是下雨還是下雪,隻要是在淩晨三四點鐘就開始下,老一輩人傳下來的說法就是雞打鳴下不停,雞睜眼下到晚。
當然了,這也不是絕對的,沒有科學依據。
不過大雪倒是下了一天一夜。
到了第二天的淩晨停了。
為什麼說是淩晨停了呢?
因為三點多鐘不到四點的時間裡,大丫醒了,是被尿意憋醒的,雖然屋裡有尿桶,但她想看看外麵的雪是否還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