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點人多,不止是有下鄉的知青,還有成了家的知青。
這年頭不管是城裡還是農村,房子都不夠住。
農村是地方多,住的地方寬裕點,但誰也沒有閒錢去蓋房不是?
頭一批下鄉的知青是六八年十二月下的鄉,距離現在都已經快八年了。
這年頭大家結婚都早,不少下鄉的知青們都組成了家庭。
有跟大隊社員的,也有知青跟知青看對眼的。
這些人有些直接在大隊安了家,而大隊房子不夠住,又乾脆搬到知青點去居住。
這知青點房子本就有限,夫妻之間結了婚的又不好跟彆人住在一個房間,就隻能讓單身或者新來的知青擠擠。
於是擠到最後,就難免居住環境差了些。
譚媛她們三個被分配到了同一個房間,房間裡頭擺了三張床,還是上下鋪,加起來就能住六個人。
現在譚媛她們三個搬進來,再加上房間裡頭還有兩個人,這房間裡就隻剩下一個空著的床位,上麵擺滿了雜物。
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這個房間距離茅廁不遠,這窗戶又正對著茅廁,一陣風吹來,一股發酵過的屎尿臭味直衝人的鼻腔。
公社每年下發的肥料都是有限的,大家要想吃到種自己的菜,肥不能少,那就隻能用農家肥,知青們的上廁所經過天然發酵出來的肥都是寶貝。
不誇張的說,年年都有人因為誰誰誰肥用得多,被打被罵的。
隻是這味道實在太熏人,李秀抱怨著。
“還不如安置點住著舒服呢。”
安置點小是小了點,但至少不臭啊,一個房間還隻用擠她們三個人,哪裡都比這個知青點強。
她拿著蒲扇的手不停的給譚媛扇著風,就希望她能舒服點。
這房間譚媛上輩子住了兩年多,後麵是又來了知青,實在住不下,她又將這房間騰出來給新知青,居住環境才稍稍好了點。
她現在不會告訴李秀,這種時候還是好的,等刮大風下暴雨的時候那才叫難熬。
“咱們去院子裡坐坐吧。”
譚媛提議道,中間隔了好幾十年,再次聞到這股氣味她實在是有些忍不住,能少聞點就少聞點吧。
知青點是有一個大院子的,青石板鋪成,邊上還擺放著幾口大水缸,山泉水經過竹子的引導,水滴落在水缸裡發出‘叮咚叮咚’的聲音,好聽極了。
李秀找了根板凳讓譚媛坐下。
“媛媛你有事叫我,我去做飯。”
水窪子大隊送的魚她提了一條回來,再用臨走時錢母送的酸蘿卜,用來熬湯給譚媛補身子再好不過。
就是不知道王東他們三個現在是跟知青點的人一起吃還是跟她們幾個繼續搭夥了。
李秀在家裡是老大,這年頭孩子多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父母乾活賺錢賺工分,大的拉扯小的,小的拉扯更小的,都是這麼長大。
做飯乾家務對女孩子來說毫無難度,原本不會用土灶,這幾天下鄉也都學了個八九不離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