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外彙,從外國友人手裡掏出美元,歐元,這個事情說起來簡單,做的時候卻並不是那麼輕鬆。
沒錯,譚媛想要從女性搭配,身上經常需要佩戴的飾品上下手。
不僅僅是女性嘛,男性同樣也需要飾品,頭上的帽子,手上的手表,衣服上的胸針,哪一樣不是飾品?
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才更能體現出來一個人的品味。
有跟彆人合作看的就是一個人身家實力,而就算是這些不起眼的東西,也會取得至關重要的作用。
華國人現在還處於解決溫飽的階段,而將眼光放大到全世界,現在正是最好的時候。
就好比跟華國相鄰的小日子,小日子現在的日子過得就頗為自在了撒。
在譚媛的記憶當中,小日子的金融風暴還得等十來年才會引爆,也就是一九九零年。
而現在到一九九零年當中的這十多年就是小日子經濟發展得最迅速的時候。
小日子的傳統服飾,大型上可都需要不少飾品,什麼絨花,珠花當然是越精致越好。
至於真花?
真花哪裡比得上絨花,真花就算新鮮采摘戴在頭上,一天的時間過去,那不都蔫了嗎?
蔫了吧唧的花不好看也不吉利,哪裡比得上經久不敗的絨花。
而歐洲人更喜歡珍珠,寶石。
珍珠嘛,人工養殖珍珠的方法譚媛還記得一些,沒什麼技術含量。
據她所知,現在就已經有了人工養殖的技術,隻不過並沒有大量推展開來,不過等到二零年之後,這項技術就會在華國開始推廣,華國也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珍珠養殖國家。
本來就是養殖,也本就是最大的珍珠養殖國家,隻不過中間提前了幾十年的時間,應該也沒什麼要緊的吧。
不僅僅有珍珠,還有人工鑽石,水晶,這一項項的,都是科技發展的結果。
按照上輩子的曆史進程,應該是外國人利用華國低廉的人工成本,在華國養殖這些東西,最後又高價銷往華國,乃至於全世界。
收獲的大部分財富卻到了外國人的口袋。
現在她用自己國家的勞動力賺取外彙,最後用來發展自己國家,時間提前了二十多年,外彙從資本家手裡到達國家手裡。
這區彆好像也不是特彆大嘛。
說服自己並不需要多少時間,說服張興國時間明顯要多一些。
張興國本以為譚媛會將主意打到食物上麵。
畢竟在昌雲縣,在槐蔭大隊,譚媛就是這樣做的。
人的生活,離不開一日三餐,穿得可以差一點,用的可以省一點,可是嘴上是絕對不能少的。
上到達官貴人,外賓國宴,下到農民知青,三歲小兒,都離不開一張嘴,食物是每天都必須攝入的,是消耗品,是源源不斷能創造外彙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