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金屬材料研究所,張建華加入了航空研究院611所。
因為之前並沒有從事航空的工作經驗,因此他去了之後並沒有立即投入工作,而是開始了邊看書學習邊拆解廢舊飛機的日常。
同時,積極向大家求教。
在學習工作的同時,張建華對政治局勢也進行了觀察。
可惜並沒有好消息,他的建議隻起到了一丁點作用,整體上並沒有改變如今的局勢。
看到這裡,張建華知道自己有些想當然了,曆史不是那麼好改變的,於是他便熄了心思,一心放在研發戰鬥機上。
戰鬥機尚未研發成功,安娜倒是先替他生了一個女兒,1970年2月,女兒張寧順利出生。
女兒出生之後,安娜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照顧女兒上,張建華則是一門心思的搞戰鬥機。
另一邊,因為華蘇關係的破裂,很多國家都在期待兩國爆發戰爭。
這裡麵屬醜國和阿三最為期盼。
隻不過蘇熊也不是傻瓜,並沒有如他們的願,沒敢對華發兵。
就這樣,和平又回來了。
很多人對此歡呼雀躍,但張建華並沒有。
他認為這場戰爭之所以沒有打起來,並不是蘇熊良心發現了,而是因為顧忌醜國以及被咱們這種不怕死的勁頭給嚇住了。
無論怎麼說,主動權其實一直在對方手中。
他不喜歡被動。
若是國家能夠掌握製空權,就不用擔心蘇熊的入侵了,而且被蘇熊占領的國土也要收回來。
經過一年多的學習拆解,張建華決定拿出自己的方案。
“第三代戰鬥機?”眾人疑惑的問道。
“是的,說實話在戰鬥機方麵咱們已經落後了,日前醜軍已在入侵安南的時候使用了第三代戰鬥機。
以軍更是利用第三代戰鬥機,僅僅用時六天,就占領了6.5萬平方公裡的土地。
因此,我國必須奮起直追才行。”張建華解釋道。
“建華同誌,你說的這些大家都知道。
可我國工業基礎薄弱,戰鬥機發展曆史短,蘇雄的援助也斷了,日前僅有蘇熊二戰的飛機和醜國在朝被擊落的戰鬥機可供參考,實在是有心無力。”所長李新明歎口氣道。
“李所,經過一年多的拆解,我已經搞清楚了蘇熊河醜國的戰鬥機,自認為對第二代戰鬥機算是了如指掌。
結合日前以醜兩國第三戰鬥機的作戰方式,以及外交人員傳回國內的隻言片語,我大概搞清楚了第三代戰鬥機和第二代戰鬥機的大概區彆。
那就是低空機動靈活性高、配備先進雷達設備、加強導彈應用等,不僅可以用以空戰,還可以兼顧對地攻擊。
咱們隻要明確了性能,就能據此慢慢研究。
這是我結合美蘇兩國二代戰鬥機研發的航空發動機,大家可以看。”說著,張建華拿出了自己的圖紙。
“這是什麼原理?”眾人開始詢問。
張建華耐心的進行了解釋,說明自己這麼設計的理念。
“理論上行得通,接下來就要看實物了。”李所長激動的說道,他有預感,張建華的研究是成功的。
“建華同誌,接下來我們這幫人全聽你的,儘快將發動機弄出來。”未等張建華說話,李所長便鄭重的說道。
張建華當即答應下來。
隨後在眾人的努力下,用時三月,航空發動機終於問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