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華對這些工廠進行了資源整合,一方麵提高生產效率,另一方麵也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整合工作完成。
原本分散的眾多小工廠被整合為三家上規模的大型工廠,7家中等規模的工廠,其他的則多為一些鄉鎮企業。
整合完成之後,就是選將了。
之前的很多廠長,張建華並不滿意。
為此,他特意召開了市委常委會。
會議第一項,張建華組織大家學習。
他向大家講解了何為市場經濟,京海經濟特區該如何應對外商和港商,如何服務好國有企業。
學習結束後,會議正式開始。
首先,張建華向大家詳細介紹了京海市所有工廠企業的情況。
“同誌們,咱們這麼多的工廠,竟然隻有兩家能夠盈利,其他的全靠國家財政養著。
這說明什麼,說明咱們這些工廠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急需進行改革和整頓,否則所謂的改革就是一句空話。”
頓了頓,張建華繼續強調:“同誌們,俗話說得好,欲治兵者,必先選將。對於工廠來說,廠長至關重要,隻有選好廠長,才能帶領工廠走出困境。”
接著,他抽出一份材料遞給身邊的周副市長。
然後囑咐道:“周副市長,這是我結合世界其他國家企業製定的廠長人選標準,通知下去,這就是國企今後選廠領導的標準。
對於目前在職的廠長,符合條件的可以繼續留任,不符合條件的則需要進行調崗。
至於廠長人選,則從整個廠裡進行公開競選,挑選合適的人選。”
“是,張市長。”周仲平急忙答應下來。
“廠長選好之後,組織一次學習,要讓他們明白何為市場,如何同其他企業進行競爭。”張建華吩咐道。
他準備在廠長人選確定之後,組織一場全麵的培訓活動,為新上任的廠長們提供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更好地履行職責,推動工廠的發展。
會議結束後,眾人按照工作分工,迅速行動起來。
張建華抽空調研了所有工廠企業,就各個工廠的產品和相關責任人進行了溝通,如何才能生產出更加合格的產品,怎麼才能在競爭中處於領先。
同時,張建華還號召工人們出來創業。
隻可惜受困於時代局限性,並沒有幾個人願意出來做生意。
也就一些沒有營生的知識青年,在萬般無奈之下才開始學著做起了生意。
張建華並沒有因此而氣餒。
他相信隻要自己堅持,一定能將京海帶上發展的快車道。
在他的帶領下,京海市乾部群眾的觀念正在慢慢發生變化。
兩個月後,龍口工業區正式開始對外招商,所有國有工廠的廠長人選均已確定,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經過張建華的講解,這些年輕人明白了何為市場,如何才能讓工廠可持續的發展下去。
得知龍口工業區建好之後,賀先生第一時間就帶人來到了京海。
看著乾的熱火朝天的人群,賀先生發出由衷的感歎:“有如此勤勞的人民,華國又何愁發展不起來。”
“賀先生所言非虛,我似乎已經看到了未來這裡熱鬨的場景了。”有人附和道。
在幾人自行參觀完龍口工作區之後,張建華開始了正式的招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