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餐結束後的第二天,張建華就開始起草南天門計劃申請書。
經過一個周的忙碌,終於完善了計劃書,他直接帶著計劃書去見分管科技工作的李部長。
“南天門計劃?”
“嗯,南天門計劃。”張建華肯定的點了點頭。
李部長知道張建華的能耐,當下認真的看了起來。
良久,他放下計劃,激動的說道:“建華同誌,這個計劃的成功性有多大?”
張建華鄭重的回答道:“我若說百分之百您一定覺得我在吹牛,但即便沒有百分之百也有百分之八十。
而且即便不能全部實現我的暢想,也能大幅度提高我國的軍事水平,超越鷹醬成為世界第一。”
“估計需要多久?”
張建華想了想道:“要想實現全部暢想,差不多需要二十年。”
“二十年,隻要能研發成功,就是三十年都值得,更何況是二十年。”李部長肯定的說道。
接著,他對張建華道:“這件事你要嚴格保密,我待會就向領導彙報。”
半個月後,張建華收到了李部長的消息,南天門計劃得到批複,可以進行前期準備工作了。
聽到計劃通過之後,張建華激動不已。
冷靜下來之後,他開始思考要召集哪些人才加入進來。
南天門計劃最需要的就是人才,最需要的就是那些願意隱姓埋名的科學家和高技術人才。
為此,他開始了尋找人才之路。
“肖教授,您真的不再考慮一下了嗎?”張建華非常看重肖鴻銘的專業技術能力,但還是按照慣例再次詢問道。
他心裡很清楚,一旦參與這個項目,就意味著接下來的十幾年裡,基本上將與外界隔絕,無法像往常一樣自由地去探望朋友,甚至與家人相聚的時間也會變得極為有限。
不止如此,還不能把自己乾的事情告訴家人親戚,很有可能會造成困難。
更重要的是,從此以後,他們的生活將隻剩下一個目標——南天門。
即便有所發現,也不能報道出去,可以說從加入南天門計劃的那一刻起,他們將失去在學術界揚名的機會。
當然,一旦南天門計劃研發成功,他們將會成為夏國的功臣。
即便再過幾千年,仍然是曆史教科書裡被學習的對象,族譜單開一頁的牛人。
麵對張建華的詢問,肖鴻銘教授顯得異常堅定。
他搖了搖頭,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不想了,張教授,我願意參加。”
接著,肖鴻銘教授輕輕地歎了口氣,繼續說道:“張教授,您還年輕,可能對過去的事情記憶不是那麼深刻。
但我不一樣啊,我是親身感受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