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潮洶湧:和平表象下的危機
南京總統府的防空洞內,白熾燈管在潮濕的空氣中滋滋作響。
蔣介石將淞滬停戰協議重重拍在會議桌上,羊皮手套下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水晶吊燈的光影在他緊繃的臉上晃動,映得那份墨跡未乾的協議仿佛一張破碎的蛛網。
"淞滬戰事是結束了,可是..."蔣介石摘下手套,指尖劃過地圖上長江防線的標記,"日本內閣不過是在積蓄力量。諸君請看——"他突然扯動紅綢,將覆蓋的巨幅華東地圖完全展開,密密麻麻的藍旗幾乎淹沒了上海周邊,"東京新組建的第九師團已抵達濟州島,海軍第三艦隊正在舟山群島遊弋。"
會議室陷入死寂,唯有牆上掛鐘的滴答聲格外刺耳。陳布雷推了推金絲眼鏡,翻開最新截獲的密電:"委座,關東軍有向華北異動的跡象。"話音未落,戴笠匆匆而入,軍靴在水泥地上劃出刺耳聲響:"上海租界內發現日軍特務據點,正在秘密囤積軍火。"
蔣介石點燃雪茄,煙霧在防空洞低矮的穹頂下盤旋不散。他想起簽訂協議那日,日本代表鬆井臉上若有似無的冷笑,此刻仍如芒在背。"告訴顧祝同,立即啟動"江防加固計劃"。"他的目光掃過參會將領,"從武漢抽調三個德械師,偽裝成民夫分批進駐江陰要塞。"
此時的淞滬戰場,彭善妹正在瓦礫堆中清理朱赤的遺物。破碎的懷表、染血的鋼筆在帆布上整齊排列,銅哨突然發出細微震顫。她抬頭望向黃浦江麵,幾艘懸掛中立國旗幟的貨輪正緩緩駛入港口——這些船隻在停戰協議簽訂後突然激增,甲板上覆蓋的油布下隱約露出棱角。
"姑娘,這些是剛從碼頭運來的物資。"兩名士兵抬著木箱經過,木箱縫隙滲出暗紅液體。彭善妹借口幫忙,悄悄掀開箱角,赫然發現裡麵竟是拆解的步槍零件。她心跳驟緊,想起朱赤作戰筆記裡的警示:"敵人的偽裝往往藏在最意想不到之處。"
當夜,彭善妹摸黑來到孫元良的臨時指揮部。月光下,這位身經百戰的將領正對著地圖皺眉,案頭擺著多封前線密報,都指向同一疑點——租界內頻繁進出的"民用船隻"。"孫旅長,我在碼頭發現了可疑物資。"她展開偷畫的零件草圖,銅哨在胸前泛著冷光。
孫元良的瞳孔驟然收縮。他抓起電話接通南京,聽筒裡傳來陳誠疲憊的聲音:"委員長已經收到類似情報,懷疑日軍在策劃"假和平,真滲透"。"窗外突然響起淒厲的防空警報,探照燈的光束劃破夜空,照亮江麵遊弋的不明船隻。
蔣介石在總統府緊急召開軍事會議。地圖上,代表日軍的藍旗如同癌細胞般向杭州灣蔓延。"立刻封鎖長江口!"他將雪茄狠狠按進煙灰缸,"給英國大使發電,抗議租界包庇日軍行徑!"話音未落,侍衛長衝進來報告:"上海虹橋機場遭到不明身份武裝襲擊!"
消息傳到淞滬,彭善妹正在給孩子們分發救濟糧。爆炸聲響起的瞬間,她本能地護住身邊的孩子,碎石劃破臉頰卻渾然不覺。遠處濃煙滾滾,那正是協議中規定的非軍事區。她握緊銅哨,突然想起朱赤犧牲前說的話:"隻要敵人還在覬覦,和平就是最危險的陷阱。"
孫元良的部隊迅速進入戒備狀態。戰壕裡,士兵們擦拭著久違的槍炮,彈藥箱的碰撞聲在夜色中回蕩。彭善妹主動請纓加入擔架隊,她知道,所謂的和平協議不過是暴風雨前的短暫寧靜。當第一發炮彈落在江防工事上時,她望著漫天火光,將銅哨貼在胸口——朱赤,這一次,我們依然不會退縮。
南京的蔣介石盯著不斷更新的戰報,眼中燃燒著怒火。他抓起電話,聲音冷得如同臘月寒冰:"給我接張治中!告訴第九集團軍,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浦東!這場戲,該讓日本人知道,中國人的底線,絕不是一紙協議就能踐踏的!"窗外,暴雨傾盆而下,衝刷著總統府門前的石獅,仿佛預示著更大的風暴即將來臨。
喜歡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請大家收藏:()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