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機場的晨光穿透薄霧,灑在完成改裝的飛機機身上,折射出清冷的金屬光澤。
距離那次轟動東京的傳單投放行動已過去半月有餘,儘管行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中日雙方的局勢並未因此緩和,反而陷入了更為緊張的對峙之中。
李勇站在機庫門口,望著眼前這架經過再次升級改造的飛機,心中五味雜陳。上次任務的驚險畫麵仍曆曆在目,而此刻新的使命又悄然降臨。
特彆行動小組接到上級密令,要對日軍一處重要的海上運輸補給線進行偵查與破壞,為後續大規模軍事行動提供關鍵情報和創造有利條件。
負責此次飛機改裝的工程師老王又一次忙碌起來。
他手持圖紙,與技術團隊圍在一起,反複商討著改裝方案。“這次任務特殊,飛機不僅要具備長途飛行能力,還得在速度和隱蔽性上有所提升。”
老王指著圖紙,神情嚴肅,“我們要在機翼下方加裝新型的燃油副箱,同時對機身進行輕量化處理,減少飛行阻力。”助手們紛紛點頭,立即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機庫內,焊接聲、工具敲擊聲此起彼伏,火星四濺。每一個零件的安裝、每一處線路的連接,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期望。
與此同時,飛行員們的訓練強度也再度升級。
模擬訓練室內,李勇和隊友們一遍又一遍地演練著此次任務的飛行路線和可能遭遇的突發情況。
教官站在一旁,神情凝重地說道:“這次的任務區域是日軍的重點防禦地帶,沿途防空火力密集,還有大量日軍戰機巡邏。你們必須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偵查和破壞任務,然後安全撤離。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李勇緊握著操縱杆,眼神堅定:“我們一定能完成任務!”
情報部門也在日夜不停地運轉。情報員小張帶領著團隊,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日軍海上運輸補給線的詳細情報。
他們深入敵占區,與潛伏的地下工作者秘密接頭,獲取了日軍運輸船的航行時間表、護航艦隊的配置以及補給港口的防禦部署等重要信息。
小張將這些情報仔細整理、分析,繪製出一份詳儘的作戰地圖。“這些情報是你們行動的關鍵,一定要熟記於心。”小張將地圖交給李勇時,鄭重地說道。
在出發前的準備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物資籌備。後勤人員們忙碌地穿梭在倉庫中,為飛機裝載各類物資。除了必要的燃油、彈藥,還準備了先進的偵查設備和爆破裝置。每一件物資的裝載都經過嚴格的檢查和稱重,確保飛機的平衡和安全。
行動前一天,特彆行動小組召開了最後的作戰會議。
蔣介石、李宗仁等將領親臨現場,為戰士們鼓舞士氣。
會議室裡,氣氛莊嚴肅穆。李宗仁指著作戰地圖,詳細地向大家講解任務的戰略意義和具體部署:“日軍的這條海上運輸補給線是他們的生命線,一旦被切斷,前線的日軍將陷入物資匱乏的困境,這對我們接下來的反攻計劃至關重要。你們此次行動,就是要撕開這條生命線的口子。”蔣介石站起身,目光堅定地掃視著在場的每一位戰士:“我相信你們的勇氣和能力,國家和民族期待著你們凱旋!”
當晚,李勇躺在床上,輾轉難眠。他想起了家鄉的父母,想起了那些在戰火中受苦的百姓。他深知,自己肩負的不僅僅是一項任務,更是無數人的希望。月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他暗暗發誓,無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都一定要完成任務。
終於,行動的日子到來了。清晨的機場,寒風凜冽。李勇和隊友們身著整齊的飛行服,站在飛機前,神情莊重而堅毅。他們依次登機,檢查著飛機上的每一個設備,確保萬無一失。隨著指揮官的一聲令下,飛機緩緩啟動,在跑道上加速滑行,然後呼嘯著衝向藍天。
飛機編隊在雲層中穿梭,朝著目標區域飛去。
李勇緊盯著儀表盤,不時與隊友通過對講機交流。“注意保持高度,密切關注雷達信號。”
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此時的天空中,除了飛機的轟鳴聲,一片寂靜,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的緊張氣息。他們知道,一場惡戰即將來臨,而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為了國家和民族,義無反顧地踏上這充滿未知與危險的征程。
喜歡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請大家收藏:()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