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線戰場的硝煙尚未散儘,清晨的薄霧中,傷員的呻吟聲與鐵匠鋪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交織。
指揮部裡,李雲龍正盯著作戰地圖上的新標記,眉頭擰成個疙瘩,這時,通訊員匆匆跑來報告:“李團長,湯恩伯部派聯絡官來了!”
不一會兒,一個身著筆挺軍裝、皮鞋擦得鋥亮的軍官走了進來,他抬手行了個標準軍禮,說道:“李團長,史團長,湯司令聽聞貴部成功繳獲油料,特命我前來商討協同作戰事宜。”
李雲龍上下打量了一番這位聯絡官,似笑非笑地說:“喲,湯司令消息挺靈通啊。”史迪奇則不動聲色地示意聯絡官坐下詳談。
聯絡官從公文包裡拿出一份文件,展開後說道:“湯司令的意思是,貴部修複的坦克可作為突擊力量,而我部有一批裝甲車,可作為移動掩體,掩護步兵推進。如此一來,定能給日軍據點沉重一擊。”李雲龍湊近文件,眼神在文字間掃過,突然嗤笑一聲:“說得輕巧,你們的裝甲車當掩體,怎麼配合?總不能讓我的坦克在前麵當活靶子吧!”
史迪奇也微微皺眉,他接過文件仔細查看,說道:“協同作戰的關鍵在於節奏和距離把控,貴部裝甲車的防護性能和移動速度能否與坦克匹配,還需進一步驗證。”聯絡官見狀,連忙解釋:“湯司令早有安排,已派技術人員帶著數據資料趕來,稍後可詳細說明。而且,湯司令還希望能組建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作戰。”
李雲龍一聽這話,猛地站起來,拍著桌子喊道:“統一指揮?合著讓我們聽湯司令的?我老李的兵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這麼久,憑什麼把指揮權交出去!”史迪奇伸手按住李雲龍的肩膀,示意他先冷靜,然後對聯絡官說:“聯合指揮涉及諸多細節,我們需要時間考慮。況且,在戰術配合上,還得根據實際地形和日軍部署來製定。”
聯絡官走後,李雲龍在指揮部裡來回踱步:“老史,你說湯恩伯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平白無故來和我們搞什麼協同作戰。”史迪奇沉思片刻,說道:“日軍增兵西線,湯恩伯部也麵臨壓力,聯合或許能增強戰力,但指揮權確實是個關鍵問題。”
正說著,周劍鳴帶著研究小組的鐵匠師傅們來了。周劍鳴手裡拿著幾張圖紙,說道:“團長,我們對坦克做了些改良,散熱裝置優化後,連續作戰時間能延長不少。不過,關於裝甲車配合的事,我覺得得慎重。裝甲車的機動性和火力都有限,如果配合不好,反而會拖累坦克。”
鐵匠鋪的老楊也在一旁點頭:“周長官說得對,我們這幾天觀察了繳獲的日軍裝甲車,它們的裝甲厚度和坦克沒法比,遇到日軍重火力,根本撐不住。”李雲龍摸著下巴,沉思良久:“這麼說,湯恩伯那套方案不太靠譜?但要是不聯合,我們單獨行動,壓力也不小。”
就在眾人討論之際,外麵突然傳來一陣喧鬨聲。
原來是湯恩伯部的技術人員到了,還帶來了幾輛裝甲車進行實地演示。李雲龍等人來到操場,看著裝甲車在場地內來回穿梭,演示各種戰術動作。技術人員講解道:“這些裝甲車經過改裝,加裝了額外的鋼板,防護力有所提升,而且配備了重機槍,能有效壓製日軍步兵。”
史迪奇仔細觀察著裝甲車的行駛軌跡和火力布置,問道:“遇到複雜地形,裝甲車的通過性如何?能否跟上坦克的速度?”技術人員一時語塞,支支吾吾地說:“理論上...理論上是可以的,但實際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測試。”李雲龍冷哼一聲:“光說不練假把式,拉到西線的山地去試試,看看能不能經得起實戰考驗。”
於是,眾人帶著裝甲車前往西線山地。一路上,裝甲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顛簸前行,時不時出現故障。好不容易到達一處模擬戰場,當模擬日軍的重機槍火力展開時,裝甲車的鋼板被打得火星四濺,有一輛甚至因履帶卡住無法移動。
看著眼前的場景,李雲龍黑著臉說:“就這?還當掩體?連自保都難!”史迪奇也搖了搖頭:“這樣的配合風險太大,必須重新製定方案。”返回營地的路上,眾人都沉默不語,如何與湯恩伯部合作,成了擺在他們麵前的一道難題。
而此時,日軍那邊,指揮官看著情報,嘴角露出一絲冷笑:“支那軍隊想要聯合?正好,讓他們嘗嘗內耗的苦果。傳令下去,加強據點防禦,同時派出偵察小隊,摸清他們的部署。”一場關於合作與對抗的博弈,在西線戰場悄然拉開帷幕,李雲龍和史迪奇等人,又將如何在困境中尋得轉機?
喜歡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請大家收藏:()鋼盔與熱血:德械師抗日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